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专题  >> 查看详情

内科杂病类:消渴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8-04-07 16:21:54  点击: 
分享:
邱左 上消多渴,下消多溲。上消属肺,下消属肾。肺肾阴伤,胃火内炽,治火无益。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大生地四钱 生甘草八分 川贝母二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川石斛三钱天花粉三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生白芍二钱 大麦冬三钱 炙乌梅四分 活芦根去节,一尺 青皮甘蔗劈开入煎,三两
 
按:本例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位在肺、胃、肾。肺肾阴虚,故多渴多溲。“治病必求于本”,本案方药避免使用辛燥及过于苦寒之剂,而选用甘润之剂,以补阴配阳,使虚火降而阳归于阴,即所谓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何左 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溲为下消。《经》云:二阳结谓之消。《金匮》云:厥阴之为病,消渴。皆由阴分不足,厥阴之火消灼胃阴,津少上承。拟育阴生津法。
 
大麦冬三钱 川石斛三钱 瓜蒌皮二钱 北秫米包,三钱 大生地四钱天花粉三钱 怀山药三钱 川贝母二钱 南北沙参各三钱 生甘草六分 《金匮》肾气丸包,三钱
 
按:本例消渴阴虚燥热互见,但以阴虚为主,故丁氏选用滋阴清热生津之法。方中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以阴根于阳,使阴有所化,并可借阳药的温运,以制阴药的凝滞,使气滋而不滞,诚如 《景岳全书》所载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相关中医专题

  • 内科杂病类:胀满 内科杂病类:胀满

    丁左 脾虚木乘,浊气凝聚,脘腹胀满,内热口燥,腑行燥结,脉象弦细,舌质红绛。证势沉重,宜健脾运分消而泄厥气。   南沙参三钱 川石斛三钱 连皮苓四钱 生白术二钱 陈广皮一钱 冬瓜皮三钱 白蒺藜三钱 大腹皮二钱 地枯萝三钱 炒香五谷虫三钱 陈葫芦瓢四钱   按:脘腹胀满而见大便干结,舌红口燥,脉弦细等,为湿热互结、浊邪停聚之候。治当健脾化湿,佐以白蒺藜疏肝理气,则胀满自消。 [阅读]

  • 内科杂病类:黄疸 内科杂病类:黄疸

    朱右 温病初愈,因饮食不谨,湿热积滞互阻中焦,太阴健运无权,阳明通降失司,以致脘腹胀闷,不思纳谷,一身尽黄,小溲短赤如酱油色,苔薄腻黄,脉濡滑而数。黄疸已成,非易速痊,拟茵陈四苓合平胃加减。   西茵陈一钱五分 连皮苓四钱 猪苓二钱 陈广皮一钱 黑山栀二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炒麦芽三钱 制苍术一钱 制川朴一钱 六神曲三钱 炒苡仁三钱   按:本例身黄、脘腹胀闷、不思饮食、小溲短赤、苔薄黄腻、脉濡滑数,为黄疸之阳黄,湿热并重之证。丁氏仿茵陈四苓散合平胃散加麦芽... [阅读]

  • 内科杂病类:肿胀 内科杂病类:肿胀

    朱女 痧子后,因谷食不谨,积滞生湿,湿郁化热,阻于募原,太阴失健运之常,阳明乏通降之职,遂致脘腹膨胀,小溲不利,咳嗽气喘,面目虚浮,身热肢肿,苔干腻而黄,脉弦滑、右甚于左。肿胀之势渐著,急拟疏上焦之气机,通中宫之湿滞,去其有形,则无形之热自易解散。   淡豆豉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枳实炭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川贝母三钱桑白皮二钱 陈广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莱菔子炒、研,二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鸡金炭二钱 茯苓皮三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按:本例痧子透发顺利,但肺... [阅读]

  • 内科杂病类:鼓胀 内科杂病类:鼓胀

    王右 脾阳不运,浊阴凝聚,大腹胀满,鼓之如鼓,纳谷减少。脉象濡迟,舌苔白腻。证势非轻,姑宜温运分消。   生白术三钱 连皮苓四钱 熟附块一钱 淡干姜五分 清炙甘草五分 陈广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福泽泻钱半 带壳砂仁后下,八分 炒谷麦芽各三钱冬瓜子三钱 陈葫芦瓢四钱   按:脾阳不振,寒湿停聚,水蓄不行,则腹大胀满;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则纳谷减少,治宜温中健脾,行气利水。药选白术、熟附块、干姜、炙甘草振奋脾阳,温化水湿;大腹皮、茯苓行气利水;泽泻、冬瓜子、陈葫...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