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穿山甲
类别:活血化瘀药
拼音:CHUAN SHAN JIA
拉丁:Squama Manis
别名:川山甲、山甲、甲片、鳞片、鲮鲤甲
药用部位:鳞片。
药材性状: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片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为0.7~5cm。外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宽端有数十条排列整齐的纵纹及数条横线纹;窄端光滑。内表面色较浅,中部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其下方有数条与棱线相平行的细纹。角质,半透明,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广东、广西、贵州。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捕捉。收集鳞甲,洗净,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寒;咸;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经闭瘕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研末,每次1~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气血虚弱、痈疽已溃及孕妇禁服。
来源: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
科属:鲮鲤科穿山甲属。
形态描述:体形狭长,成兽体长差异很大,由50~10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尖,舌细长,无齿。耳小。尾扁平而长,尾背略隆起。前肢略长于后肢,各具五趾,有坚而锐利的爪。从头、背、体侧至尾端均被以覆瓦状排列的硬角质鳞片,鳞片黑褐色或灰褐色,鳞片间杂有稀毛;背鳞阔菱形;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呈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尾侧鳞片呈折合状。下颔、两颊、眼、耳部过胸腹部至尾基部无鳞片而被稀疏的棕色硬毛。雌兽胸部有乳头2对。
生态环境:栖于丘陵或树木潮湿地带,掘洞穴居。夜出觅食,食物主要为白蚁、黑蚁。也食蜜蜂等昆虫。能爬树游水。受敌时踡成一团。常雌雄同居。分布广东、海南岛、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江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