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穴位  >> 查看详情

导引官窍能健康长寿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7-05-11 08:51:20  点击: 
分享:
本文命题不是作者凭空臆想,胡编滥造,而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在头脑里的反映。
  具体地讲,近年不少医院兴起中医官窍疗法,使内病外治,冬病夏治,引起作者的好奇和注意。何谓中医官窍疗法呢?就是根据中医藏象学说的原理,以外揣内,以外治内,在病人五官九窍上以及周围穴位上,实施药物或其它手段刺激的一种治病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疗效明显,收费低廉,又安全可靠,因此,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随着对中医官窍疗法的逐步了解,作者头脑里闪现一个相关联的问题:人对官窍的运用,不仅在治病上,还在养生上。我国传统的养生项目,如武术、气功,以及带有游戏性质的健身运动踢毽子、玩空竹、放风筝等都要涉及到官窍的运用,可见官窍具有三种功能;一、本器官的功能(感觉、排泄、生殖);二、能治病的功能;三、能养生的功能。对这三种功能的认识,很多人跟我一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其三。全面认识官窍的功能,尤其要增强第三种功能的认识,对于我们拓宽养生思路,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想到这一点,便在作者心里萌生出写篇文章的动机和激情。
 
  一、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处处有官窍的踪影
  用官窍养生源于古代,是我国先人们同疾病、疲劳、衰老作斗争时,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然后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据文物考证,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帛书《却谷食气》,帛画《导引术图》,也证实古人在公元二十三年前就知道用官窍养生。《却谷食气》是一本导引专著,讲述食疗和行气,都与人体官窍有关,比战国时期《行气玉佩铭》更为具体。《导引图》绘制44个动作,其中有15个图象明显启动五官九窍的要领。那时,用官窍治病与用官窍养生没有严格的界线,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古人对养生侧重点追求的不同,官窍养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单一治病向防病、健身、益寿上发展,渗透到武术、气功,带有游戏性质的各种健身运动中。
 
    武术虽然是一项激烈的搏击运动项目,然而,它的一招一式都与官窍的运用分不开。不论是太极拳、武当剑,还是南北少林功夫,都有一个相同的起势动作要领,它要求练武人上身下颏微收,头悬顶竖颈,口要微闭,两眼平视前方,下身要提肛收腹,气沉丹田。这是为什么呢?无非是运用五官九窍来调整武术姿势、呼吸、意念,很快地进入练武最佳境态。一代武星李小龙创造的截拳道、双节棍风摩世界。我们从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看到他把官窍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对打中,他的眼光咄咄逼人;他的吼叫如野兽咆哮,他近距离的突然发力,使人猝不胜防……这一个一个的精彩画面,彷彿告诉人们武术的魅力不在于花拳绣腿,而在于习武之人体能上的拼搏,智勇上的较量,说到底是人体内外器官综合功能瞬间释放。离开五官九窍的运用配合,武术那可能实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中华武术离不开官窍的运用,那么,中华气功又怎样呢?深藏在道、释、儒、医四家和民间的中华气功同样如此,甚至比武术运用官窍更为广泛,更为细腻,至少在我们面前呈现三种发展态势:第一、开放型,以动气功为代表。医家最崇尚它,直接把官窍作为养生的手段。如南北朝大医学家陶弛景编写《养性延命录》,首次肯定并完善“六字诀”,倡导养生要运用口腔、舌头、鼻子,配合呼吸,发出嘘、呵、口四、吹、呼、嘻六个不同的音,调节脏腑之气,达到阴阳平衡。他本人就是“六字诀”的实践者,活到八十四岁无疾告终。再如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这本书中,写三国魏武帝曹操与当时著名养生家皇甫隆谈养生一事,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品味。曹操说:“听说你年龄已过百岁,看你体力一点也不衰弱,听觉视觉都很好,面色红润,神气足,真令我羡慕,不知你怎样保养,能否将方法传授于我?”皇甫隆笑着回答:“这养生之道我也是听别人说的。有一个道人,名叫蒯京,活到一百七十八岁,腰板子仍然象中年人一样健壮笔挺。其实他养生保养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晨坚持叩齿,搅舌,咽津。”孙思邈不仅因为他编写了这部传世佳作,还因为他善于摄生养命,高寿到102岁,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家长寿第一人,被后人誉为“药王”,“真人”。现今国家体育总局向全民推荐的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种健身气功,都属于开放型的气功。第二,封闭型,以静气功为代表。道、释、儒三家主张用意念阻断官窍与外界的联系,达到内心入静,精神内守。道教经典著作《阴符经》字逾三百,讲透宇宙奥妙玄机。关于养生保健的问题,文章明示“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其意是说九窍可动可静本属自然,但人的不正常意念活动是通过九窍来受邪的,其中眼、耳、口危害更大,所以练功者必须固守这三关,才能心神安定,练功告成。封闭官窍是练静气功的一条戒律,道教其它经典著作如《周易参同契》、《黄庭经》、《太平经》都强调这一点。以惮宗、密宗为代表的佛教气功,在对待官窍的态度上与道家同出一辙,认为眼、鼻、耳、舌、身、意这六根,是空幻假相的根源,只有断灭它才能四大皆空,明心见性,修成正果。儒家气功在这个问题上又怎样呢?我们可以从儒家祖师爷孔子与学生颜回的交谈中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孔子问学生:何谓“坐忘”?颜回答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师生对话,没有半句扯上官窍的边,然而这里无声胜有声。你仔细想一想,一个人的神和形都离开自己的肉体,再谈附在肉体上面的五官九窍又有何意义呢?在封闭官窍的问题上,儒家比道家、佛家显得更老道和乖巧。儒、佛、道三家封闭官窍练气功,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官窍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官窍太重要了,是固守人精,气,神的关口,只不过从反面来印证这个问题。明朝杜巽才在《霞外杂颂》谈到这个问题。他说:“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养生方法,须常保内三宝不被外物所感而漏泄,常保外三宝不被外物诱惑而不安。”历史上有不少老道高僧修炼,由于一身执着外守三宝,内练真气,不但寿命长,而且死后肉体不烂不腐,有的圆寂火化后,出现五彩舍利子。第三,隐秘型,以房中养生术为代表。由于它是男女之间灵与肉的沟通和放飞,只能是隐秘地操练,这是中华气功中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古人托黄帝之名写的《素女经》《玄女经》以及现代佛门奇才僧更敦群写的《西藏欲经》,都是把房中术与导引术融合一体,使五官九窍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隐秘型气功不是气功的主流,只局限在极少数人中进行。社会对它褒贬不一,争论不休。是人性的归复,还是道德沦陷?是长生久视,还是短命短寿?这些悬无未决的问题,至今没有公断,象一把双刃剑挂在墙上,利与害由取剑者自己承担。气功的三种型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官窍具有养生功能。我们纵观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处处有官窍的踪影,总结养生历史经验得出一句话:官窍能养天年。
 
  二、《黄帝内经》最早揭开官窍养生的奥秘
  二千五百年前,在欧州古希腊德尔菲太阳神庙遗此石柱上,刻下一句非常有明的话“人啊,识识你自己”这是人类从神壇走出转向认识自己的第一声呐喊!就在这同一时代里,与欧洲遥遥相望的亚洲,古老东方的中国诞生了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华民族已进入认识自己的文明时代。我们当今想要搞清楚官窍为何能治病,为何能养生的问题,其实前人早已回答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中,反复论述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耳,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两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进一步提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气上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为听,其宗气上升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对两阴,《黄帝内经》还作了如下的说明“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魄门(即后阴)变为五脏使”。这些论述告诉人们:官窍与五脏相通是经络作为桥梁。我们按照《黄帝内经》提示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等的路线,分别画出五官九窍与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再对官窍为何能治病能养生作进一步的分析,就会一目了然了。

相关中医穴位

  • 每天按摩男人穴轻松补肾 每天按摩男人穴轻松补肾

    在中医里有许多“男人穴”,每天花上几分钟,长期坚持就可以起到补肾的作用。搓耳、推荐指数:★★★★★ 按摩耳廓能调节肾的功能。用搓热的两手心搓揉耳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搓揉耳廓3分钟,再用两手交替经头顶拉扯对侧耳廓上部12~18次。 [阅读]

  • 面部穴位按摩可改善电脑族皮肤 面部穴位按摩可改善电脑族皮肤

    主持人于文: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于文。今天我们在这里着重要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冬季白领该如何养生?”今天我们也特别为大家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授杨力教授,杨教授,您好!     杨力:主持人于文好!广大的网友同志们,大家好!     主持人于文:今天非常欢迎您来到我们直播间,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一起来聊的是“冬天白领爱如何养生?”我们为什么选这个一个选题呢,因为首先马... [阅读]

  • 换季常按四部位可美容养颜 换季常按四部位可美容养颜

    你还在为自己的肌肤问题烦恼吗?碰到肌肤问题你都是怎么办?自行解决?美容院?自己想办法很可能不能解决,而美容院又会比较贵。那么,下面就来给你推荐按摩美容,其通过按摩机体的一些部位,达到气血和调、经脉宣通,从而达到美容养颜,促进容颜姣好等目的。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下: 1、太溪穴 我们先来看看太溪这个名字。“太”,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来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这对女人养颜有什么好处呢?不是有那句话吗? “女... [阅读]

  • 常按三穴位拥有苗条身材 常按三穴位拥有苗条身材

    这个夏天要怎么瘦又轻松又有效呢?按摩瘦身可是不错的选择哦,今天小编就推荐减肥三大穴位,每天轻松按一按,这个夏天就瘦着过吧! 穴位减肥是建立在中医经络理论基础上的。中医认为肥胖与脾脏关系最为紧密。如果人们过食肥甘厚味,多逸少劳,脾脏失去了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那么机体就不能正常吸收利用,形成脂肪蓄积体内形成肥胖。通过中医的穴位经络,可以调节脾脏的功能。现在医学研究显示,通过对相应穴位的刺激更能有效抑制食欲,减少进食量;还能抑制胃肠的吸收,减少机体能量的摄入;同时促进能量代谢,促进脂肪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