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专题  >> 查看详情

内科杂病类:腹痛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8-04-07 16:21:54  点击: 
分享:
朱左 受寒引动厥气,脾胃不和,腹痛已久,纳谷减少,脉象弦小而紧,舌苔白腻。宜温胃和中而泄厥气。
 
大白芍二钱 淡吴萸四分 制香附钱半 炒谷麦芽各三钱 肉桂心研末,饭丸,吞服,四分 云茯苓三钱 带壳砂仁后下,八分 煅瓦楞四钱 仙半夏三钱陈广皮一钱 台乌药钱半 荜澄茄一钱 乌梅安胃丸包煎,三钱
 
按:本例属少阴里虚寒证。外感寒邪,寒邪最易伤阳气,阳衰不与阴接,气机逆乱。故仿李东垣五积散合吴茱萸汤出入主之,从而达到 “通”则不痛的目的。
 
田右 脐腹胀痛,纳少,二便不利,脉沉细而涩,舌苔薄腻。此脾阳不运,肝失疏泄,宿瘀痰湿凝结募原之间,症势甚重。宜温运分消,理气祛瘀。
 
熟附片八分 大白芍二钱 肉桂心三分 连皮苓三钱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细青皮一钱 小茴香八分 春砂仁后下,八分 台乌药八分 大腹皮二钱 炒谷麦芽各三钱 乌梅安胃丸包,三钱
 
按:本例因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谷,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宿瘀痰湿凝结。沿用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法,并配合消导和散结的方法,使积聚之宿瘀痰湿逐渐消散。
 
董左 少腹为厥阴之界,新寒外束,厥气失于疏泄,宿滞互阻,阳明通降失司,少腹作痛拒按,胸闷泛恶,临晚形寒身热,小溲短赤不利,舌苔腻黄,脉象弦紧而数。厥阴内寄相火,与少阳为表里,是内有热而外反寒之证。寒热夹杂,表里并病,延今两候,病势有进无退。急拟和解少阳,以泄厥阴,流畅气机,而通阳明。
 
软柴胡八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清水豆卷八分 京赤芍一钱五分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枳实炭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陈橘核四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路路通一钱五分 甘露消毒丹包煎,五钱
 
复诊 前投疏泄厥少、通畅阳明,已服两剂。临晚寒热较轻,少腹作痛亦减,惟胸闷不思纳谷,腑气不行,小溲短赤,溺时管痛,苔薄腻黄,脉弦紧较和。肝失疏泄,胃失降和,气化不及州都,膀胱之湿热壅塞溺窍也。前法颇合病机,仍从原意扩充。
 
柴胡梢八分 清水豆卷八钱 黑山栀二钱 陈橘核四钱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路路通一钱五分 方通草八分 福泽泻一钱五分 枳实炭一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荸荠梗一钱五分 滋肾通关丸包煎,二钱
 
按:本例属于湿温挟滞之证。丁氏仿仲景小柴胡汤合枳实栀子豉汤、《圣惠方》金铃子散。柴胡一味和解少阳枢机,善于达邪外出,为疏肝解郁之要药;清水豆卷代豆豉,轻清发汗,以退表热;山栀清里热;金铃子合延胡索疏肝泄热,行气止痛。表里同治,不使内外合邪。二诊时少阳枢机之邪渐退,湿热之邪不净,以下焦为著,故在原法的基础上加重清热利尿之剂。

相关中医专题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