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专题  >> 查看详情

内科时病类:伏温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8-04-07 16:21:54  点击: 
分享:
马少爷 春温伏邪,挟湿挟滞,交阻阳明为病。身热四天,有汗不解,早轻暮重,头胀且痛,胸闷不思饮食,小溲短赤,苔腻布,脉濡滑而数。书云:有汗而热不解,非风即湿。湿与滞阻,有胶结难解之象,湿不去则热不退,气不宣则湿不化。今拟疏解清温、化湿消滞,去其有形,则无形伏温自易解散,尚希明正。
 
清水豆卷四钱 净蝉衣八分 薄荷叶后,八分 赤茯苓三钱 枳实炭一钱苦桔梗一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白通草八分 苍耳子一钱五分 六神曲三钱 地枯萝三钱 光杏仁三钱 荷叶边一角 甘露消毒丹四钱
 
荆芥三钱,菊花五钱,桑叶二钱,三味煎水洗头痛处。
 
二诊 身热五天,汗泄不畅,头眩且痛,胸闷不思饮食,腹痛阵作,小溲不利,舌苔腻布,脉象濡滑而数。此无形之伏温与有形之湿滞,互阻阳明为病,伏温循经上升,扰犯清空,故头胀而且痛也。湿为黏腻之邪,还虑缠绵增剧。再宜清解伏温,宣化湿滞,尚希明正。
 
炒豆豉三钱 粉葛根一钱半 薄荷叶后下,八分 冬桑叶三钱 赤茯苓三钱枳实炭一钱 苍耳子一钱五分 甘菊花二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六神曲三钱 炒麦芽三钱 地枯萝三钱
 
按:本案乃伏温夹湿,阻于阳明而以湿偏重。治以疏解清热、化湿消滞,以冀去其有形而无形伏湿自散。方中另用 “荆芥三钱,菊花五钱,桑叶二钱,三味煎水洗头痛处”以治 “头胀且痛”,内服与外洗并用,甚妙。
 
某太太 春温伏邪,阳明为病。身热十一天,汗不畅,口干不多饮,入夜梦语如谵,舌边红,苔薄腻黄,脉濡滑而数。温为阳邪,易于化热,热灼津液为痰,痰热上蒙清窍,梦语如谵,所由来也。症势非轻,拟清解伏温,而化痰热。
 
粉葛根一钱 薄荷叶后下,八分 清水豆卷四钱 朱茯神三钱 金银花三钱连翘壳三钱 大贝母三钱 枳实炭八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活芦根一尺 干荷叶一角 白通草八分
 
按:春温伏邪致病,以里热亢盛而易见梦谵为特点。此案见症即是如此。治以清解伏温,涤痰宁神,以防邪陷入里而见动风痉厥之变。故遣方用药仍以清解为主。本案梦语如谵,属阳明熏蒸心包而致。
 
翁左 伏温三候,邪不外达而陷入三阴,神识模糊,表热不扬而里热尚炽,自汗频频,舌干糙无津,脉数而乱,手指蠕动,曾经循衣摸床,内闭外脱,危在旦夕间矣。勉拟一方,尽人事以冀天眷,尚希明正。
 
西洋参钱半 银柴胡钱半 左牡蛎先,三钱 花龙骨先,三钱 朱茯神三钱川象贝各二钱 天竺黄钱半 水炙远志钱半 鲜石菖蒲八分 嫩钩钩后入,三钱淡竹沥冲服,一两 至宝丹一粒,去壳,研末服
 
二诊 伏温化热,由气入营,伤津劫液,厥少之火内炽,鼻衄甚多,白布于胸膺颈项之间,舌糙无津,脉弦数、左甚于右,还虑痉厥之变。今宜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生津增液,清营凉气。
 
犀角尖另煎汁冲服,五分 鲜生地八钱 西洋参三钱 天竺黄二钱 鲜铁皮石斛三钱 熟石膏打,三钱 朱茯神三钱 石菖蒲八分 天花粉三钱 益元散包,三钱 京玄参二钱 川象贝各二钱 冬桑叶三钱粉丹皮二钱 活芦根去节,一尺 卷心竹叶三十张 紫雪丹吞服,五分
 
按:本案乃温邪由气入营,扰乱神明。急以至宝丹清心开窍;西洋参扶正救脱,以挽逆象。二诊见鼻衄甚多、舌糙无津为气血两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方选凉血散血之犀角地黄汤与清气分大热之白虎汤,气血两清,生津增液。
 
陈左 伏温挟痰滞交阻,阳明为病,肺失清肃,寒热七天,入夜更甚,咳嗽胸闷,舌苔薄腻而黄,脉象濡滑而数。邪势正在鸱张,虑其增剧,姑拟清解伏温,宣肺化痰。
 
淡豆豉三钱 黑山栀二钱 嫩前胡钱半 粉葛根钱半 薄荷叶后下,八分枳实炭一钱 苦桔梗一钱 地枯萝三钱 光杏仁三钱 象贝母三钱 连翘壳三钱 冬瓜子三钱 朱茯神三钱 炒竹茹钱半
 
按:本案为温邪夹风,邪在太阴阳明。治以清宣化痰。方中山栀、连翘为清解;豆豉、前胡、薄荷、葛根、桔梗、杏仁为宣肺;贝母、竹茹、枳实等为化痰。
 
陈左 伏温由营及气,引动肝火上升,阳络受损则血上溢,吐血身热,脉象芤数。症势非轻,姑拟清营凉气,祛瘀生新。
 
霜桑叶三钱 粉丹皮三钱 生石决先煎,八钱 茜草根三钱 侧柏炭二钱金银花六钱 连翘壳三钱 仙鹤草三钱 鲜竹茹三钱 川象贝各二钱 轻马勃八分 白茅根去心,两扎 白茅花包,钱半
 
另:参三七三分,鲜藕汁二两,炖温,同冲服。
 
二诊 吐血渐减,咳呛咯痰不爽,身热未退,脉象芤数。伏温由营及气,阳络损伤,肺失清肃,还虑增剧,再宜清营凉气,祛瘀生新。
 
霜桑叶二钱 粉丹皮钱半 金银花三钱 连翘壳三钱 茜草根钱半 侧柏炭二钱 瓜蒌皮三钱 川象贝各二钱 轻马勃八分 仙鹤草三钱 生石决先煎,五钱 鲜竹茹钱半 白茅根去心,二扎 白茅花包,钱半
 
加蚕豆花露、枇杷叶露各四两后入。
 
按:本案邪在气营,灼伤脉络,血溢于上。不可见血即误为热在血分而用凉血散血方。此治仍重气营两清,并用三七祛瘀而止血,血止即停药。二诊见脉数、身热而咳呛咯痰不爽,邪虽有外达气分之象,但营分之热未尽,肺失清肃已显,故仍宜清营凉气,佐以清宣痰热,祛瘀生新。
 
谢右 秋凉引动伏暑,挟湿滞内阻,太阳阳明为病,寒热无汗,头胀且痛,胸痞泛恶,苔薄腻,脉濡数。邪滞互郁,胃气不得下降也。亟宜疏透伏邪,而化湿滞,以冀邪从外达,湿滞内化,不致增剧乃佳。
 
豆豉三钱 前胡一钱五分 半夏三钱 六曲三钱 薄荷后下,八分 竹茹一钱五分 香薷五分 山栀一钱 桔梗八分 鲜藿香一钱五分 鲜佩兰一钱五分荷叶一角 炒枳实一钱
 
按:此案为内有伏暑,外感寒邪,卫气同病,以卫为甚。治以外解表邪,内清暑湿。解表以豆豉、香薷、前胡、桔梗诸药;清化暑湿以荷叶、藿香、佩兰诸品。

相关中医专题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