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资讯  >> 时政专题  >> 查看详情

揭秘北京“赴港生子”:花费4至15万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7-11-26 13:35:28  点击: 
分享:
  京-深-港三地数次辗转 花费4至15万元

  李琛的第一张证件照片,是在香港一家照相馆拍的。那是他降临人世的第三天,和所有的新生儿一样,这个连眉目都算不上清晰的男孩被裹在襁褓中,困难地微睁着双眼,随即在镜头中被定格。

  两个月后,北京双井附近的一户商住两用房里,准妈妈邱丽在李琛的护照上看到了那张照片。负责接待她的工作人员说,这孩子父母工作太忙,一直没空过来领走证件。深蓝色的护照封面上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这是一家专门从事“香港生子”业务的中介公司,每周都有两三个北京孕妇通过这家公司前往香港,生下一个怀揣香港居民身份的婴儿。这些婴儿被人们称为“香港仔”。邱丽端详着照片上的李琛,下意识地抚摸了一下自己尚未隆起的小腹。正对面的墙壁上贴着一行鲜红的标语:“让你的宝宝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拿到预约证明就行”

  “您这是第几胎啊?”“第一胎。”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瞄了眼邱丽的身材:“怀孕多久了?”“3个月。”“那现在办手续正合适,再过些日子,肚子大起来可就不好办了。”但邱丽随后被告知,即使身材走形了也有顺利通关的办法,“衣服穿得宽松点儿,坐在车上过关,是不是孕妇一般看不出来。”这下邱丽倒有些犯嘀咕:“怎么听着跟偷渡似的。”

  此前,她在网上检索“香港生子”的信息时发现,北京有十多家中介公司都在经营此类业务。但是在工商部门查询这些公司的营业执照却发现,其经营项目种类名目繁多,包括商业演出、广告传播、进出口贸易等,而和她打交道的这家公司,营业执照上经营项目只不过是“教育咨询”。

  “您放心,我们营业两年多,到现在还没出过事儿呢。”工作人员为了打消邱丽的疑虑,这样告诉她:“从2007年2月起,到香港生孩子已经完全合法了。”

  这种合法化的说法最早源于2001年一起案件的审判结果。香港特区终审法院所做出的裁决,使得一名父母皆非香港居民的内地儿童得以确认港人身份。香港适用的是判例法,这意味着在港出生的中国公民均可享有港人身份及福利。2007年2月,特区政府发布公告称,怀孕7个月的内地孕妇必须持有预约证明才可以入境香港分娩。

  按照当时香港的媒体报道,特区政府设立这则规定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大批内地孕妇赴港产子而设;但是中介公司却都将其解释为,“这说明特区政府已经向内地孕妇放开了,只要能够顺利拿到一张预约证明就行。”

  四种“套餐”均价8万

  据中介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到香港生孩子的北京人中,有娱乐明星、公司白领,甚至还有公务员;其原因无非是生二胎、未婚生子、为移民做准备、或给孩子创造发展条件。要想办个香港户口,代价倒也颇高。工作人员向邱丽介绍了4种套餐服务,价格从4万元到15万元不同,签约最多的是一种8万元套餐。

  8万元套餐服务共包含20个项目,从预约产房、陪同产检和提供酒店住宿,到办理相关证件及手续等。所有的费用将分5次支付:双方签订合同时支付5000元、第一次赴香港产检时支付5.8万元服务费(其中4万港元由医院收取)、产前入住医院支付1.3万元、领取证件时再分别支付3000元和1000元。

  然而8万元仅仅是一个底限。准妈妈们往返京港两地之间的交通及餐饮费用并不含在其中;需要在香港超期逗留的话,则要按每天500港元的价格支付住宿费用;如果母亲或婴儿产后需要特别护理,所有相关费用也必须自行解决。

  还有一个颇为重要的细节:万一胎儿因不可抗力而流产,那么这8万元费用只能实现部分退款;特别是由医院收取的费用,要根据香港当地医院的相关规定来决定退款金额。工作人员向邱丽坦白:“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结果是医院能退还2到3万港元,还有的医院一分钱都不会退。”

  一个北京“香港仔”的60年人生

  -出生前7个月:他随着母亲到香港医院接受了第一次产前检查,并且得到一张分娩预约证明。这是影响人生的重要一步,但是作出决定的却不是他本人。

  -出生前4周:他和母亲住在深圳的一家宾馆里,接受长达14天的待产准备。

  -出生前2周:终于又到香港医院了,这里将成为他的出生地。

  -出生第2天:他和母亲离开了香港医院。其实他本来可以在那里多住上几天的,但是因为床位紧张,医生不得不缩短了他和母亲的住院时间。

  -出生第3天:拍照,办理证件。几天后,他一下子拥有了5张证件:出生证、回港证、回乡证、护照和身份证。这一切都为了说明,他是一个“香港仔”。

  -出生1周后:乘上从深圳返回北京的火车。北京是他的家乡,但是从出生那一天起,他的身份就和这里绝缘了。

  -18岁之前:这么多年来,他只去过3次香港,为了更新证件上的照片而已。在北京,他上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他和他的同学说着一样的乡音,只不过他的身份一直是借读生。

  -18岁:这一年,同学们都参加高考了,但是他没有资格参加。他要面对的考试要迟一些,但是也要容易一些。

  -60岁:他退休了。如果没有变数,他终于可以领取到香港的养老金了。也许这是身为香港居民的他所真正享受到的第一份福利,但恐怕也是最后的福利。

  医院床位约到了10月份

  潜在的风险并没有阻碍准妈妈们南下的征程。

  在中介公司描绘的“香港生子路线图”上,深圳罗湖口岸成了一个重要的进出通道。第一次前往香港,准妈妈将被安排在指定的医院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并领到一张分娩预约证明。怀孕37周时抵达深圳进行待产,两周后通过罗湖口岸进入香港进行第二次产前检查。随后她们便会住进医院,直到孩子降生后的5个工作日,办齐所有相关手续,带着她们的“香港仔”通过罗湖口岸离港返京。

  内地孕妇团规模之庞大,连她们自己都感到惊讶。一位妈妈在网上论坛中回忆自己的赴港经历时说,医院里到了探视时间,随处都能看见说着普通话、拿着港澳通行证的内地亲戚。在通过罗湖口岸时,她听到一则趣闻,有个早产的孕妇没来得及过罗湖桥,就生下了孩子,“只差一步之遥啊!”

  由于内地妈妈的大量涌入,香港一些医院出现了“床位危机”。邱丽前去咨询的中介公司,通常都会将孕妇带到香港仁安医院,这家位于香港新界东区的私立医院共有近400张床位,虽然才刚6月,但医院连10月份的床位都预约满了。

  由此产生的私立医院价格高企,已经引起了香港本地居民的不满。香港医管局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时在港生子的内地孕妇只有620名,到2004年时便突破了1万人,如今在香港公立医院分娩的孕妇,每三个人中便有一位内地孕妇。当地媒体甚至一度用“霸床”之类的词汇来揶揄内地孕妇。

  “床位都要乞,交税为啲乜?”香港本地孕妇在一次抗议行动中打出这样的粤语口号,换做普通话,大意是说,“既然床位都难求,为什么还要交税?”

  “终身保险”是不是“水中月”?

  对于很多准妈妈来说,赴港生子仅仅是为了中介机构推销业务时所说的“香港优势”。工作人员这样告诉邱丽:“香港仔”可以享受12年免费教育福利;他们持有香港护照,到全球130多个国家都可以免签证;他们可以在60岁之后领取香港的养老金,“这就相当于买了一份终身保险。”

  然而这一切未必能够全部应验。

  “香港仔”所能享受的12年免费教育福利,仅在香港本地上学才能有效;如果这些孩子在北京接受教育,则需要办理借读手续,“和外地孩子一样对待”。工作人员承认,一些“香港仔”的父母为了得到香港的免费教育,不得不舍近求远长年租住在深圳,每天接送孩子往返深港两地上学。

  被称做“终身保险”的香港养老金福利制度,似乎也并不如其宣称的那样可靠。早在几年前,内地孕妇赴港生子便引起特区政府的注意,相关法律条款将被修改的传闻也一直存在。与此同时,计生委有关官员近年来曾多次强调,内地孕妇赴港生子,如果其孩子取得居港权,将丧失内地的户籍和福利。

  一场不公平的人生竞赛

  也许只有在面对高考的时候,“香港仔”确实可以赢在起跑线上。

  在完成高中学业后,“香港仔”无需参加内地的高考,而只需要准备面对“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湾省学生考试”。根据教育部下属有关部门发布的招生简章,只要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便具有报名应试的资格。

  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称,这一考试的难度要比高考容易许多,并且很多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也要比高考分数线低200分左右。而这些“香港仔”上学后所需要缴纳的学杂费标准,和内地普通学生完全一致。另外,如果他们连这样的考试也应付不了,还可以参加香港高中会考,赴港上大学。

  然而一些内地家长却对此颇为反感。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内地“香港仔”都会回到内地生活。这意味着他们成长过程中真正消耗的是来自内地的医疗、教育等资源,甚至连求职就业都要和内地同龄人共同竞争。“一位北京家长认为,如果这就叫做“赢在起跑线上”,那么不妨说这场竞赛原本就不公平。

  在网上论坛中,有人说:“内地和香港之间经济水平、福利待遇的差距日渐缩小,香港大学也已从内地招收学生,我不明白一个香港户口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这位网民认为,也许当孩子长大之后,香港居民身份的优越感恐怕早已荡然无存。

  调查手记

  60年的事儿谁说得清

  记者在采访时有幸看到了几个北京“香港仔”的证件照,这些孩子天真的表情与成人们的争执毫无关联。孩子没有错,他们的父母似乎也没有做错什么,至少他们在完成赴港生子的过程中,似乎并没有违反内地和香港的任何一条法律;以此为前提,将孩子生在北京还是香港,纯粹是个人的自由选择。

  抛开社会公共资源和道义不谈,这道选择题妈妈们该不该做?做对了吗?当成千上万的内地孕妇团奔赴香港生子时,这已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演变成了一种社会潮流。导致出现这种非正常流向的根源,在于内地和香港之间客观存在的社会福利制度与生活水平的落差。妈妈们为孩子谋求一个美好的未来,于公于私本无可厚非,但需要提醒的是,这种选择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短视的风险。

  我们承认两地之间的现实落差,同时也应当看到这一差异正在逐渐缩小,甚至有逆流的趋势。在这个变动的过程中,谁又胆敢预言得出,60年之后两地的社会环境会处于何种形势?用今天的价值去判断明天的行情,那更像是赌博。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命运被莫名其妙当做筹码,恐怕才是最不公正的事情。既然人生是属于他们的,那么不妨还是把选择权留给他们去做主吧。

相关时政专题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