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 药店不守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发文要求,自2004年7月起,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处方药。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消费者经常自己随意“开方”使用抗生素,在药店不用处方也能轻易买到,一些药店打着“坐堂医”的招牌,变违规为合规。
场景一:哈尔滨市
医生推荐抗生素
程女士因患结膜炎去药店买眼药水,店员以氯霉素眼药水不好使为由向她推荐了价格28元、属于抗生素范畴的氧氟沙星眼药。“平时有个头疼脑热、感冒等症状,就会自己到药店买些药,就是为了快点好。”程女士说。
场景二:北京市复兴门
坐堂医补开处方
日前,记者来到北京市复兴门一家药店,向工作人员询问没有处方是否可以买抗生素。对方得知记者身份后告知,没有医生处方不卖。然而不一会儿,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却向一位没有处方的人销售了处方药,并表示处方可以让坐堂医“补开”。
场景三:北京市石景山
没有处方也卖药
在一些药店,没有处方的消费者只需登记姓名和药品名称就可以买药。记者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家药店登记簿上看到,近两个月,在该店购买过“阿莫西林”“阿奇”和“诺氧沙星”等抗生素药物的多达60余人,占所有登记数量的80%以上。
医院把关不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滥用抗生素也出现在医疗服务环节。虽然卫生部等部门均有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关规定,但在实践中仍难以不折不扣地执行。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国祥教授介绍,在对黑龙江省部分县区卫生所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前来就诊的80%患者使用了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专家表示,这样大规模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对于主要负责一般常见病治疗的基层卫生机构并不正常。
“我国抗生素有一半是滥用的说法一点不为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院抗生素管理委员会成员曹照龙说,特别是在外科手术中超量使用、越级使用强效抗生素的情况较为普遍。
根源 卖者趋利买者盲目
曾任北京市一家连锁药店分店店长的张先生指出:“由于抗生素类药物利润一般较高,因此药店更乐于销售抗生素类药品。如果完全规范了处方药买卖,药店开出的抗生素可能会减少80%以上,药店利润可能降低20%之多!”
在哈尔滨开有三家药店的孙先生称,除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品牌抗生素产品外,很多中小型抗生素药品生产厂家和代理机构往往会采取给药店回扣或返点的方式争取市场。例如,商定好卖出一盒药品给药店销售人员多少比例的提成,鼓励药店销售人员出售和向顾客推荐自己的产品。
一些医生表示,部分患者对抗生素的依赖心理也是导致抗生素被滥用的原因之一。
监管环节漏洞仍存
虽然近年来社会对药品回扣行为的监督日益严格,但堵不住医生“吃回扣”的漏洞。曾在北京一家制药厂做销售总监的陈先生向记者透露,医药代表通常会有一笔专门的“营销费用”,主要用来公关各医院具有处方权的医生。“一般的药品回扣在一个到一个半点,也就是10%-15%,而抗生素的回扣一般在20%至30%。企业一年的‘打点’费用动辄上百万元。”
对于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药监部门开展的清理整顿效果有限。北京市药监局稽查监督处副处长李江宁说,他们对药店经常检查,但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检查网上药店只能找到其实体进行检查;全市2000名药监执法人员面对20万户检查对象,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对策 堵住漏洞加大惩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说,“超级细菌”的产生与抗生素滥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杨宝峰认为,我国抗生素使用和管理存在漏洞,部分规定没有严格执行。从抗生素药品的生产、到医生开具药品,药品在药店出售以及患者购买四个环节均存在抗生素滥用的隐患。抗生素滥用会明显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如这一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我国未来就可能面临无抗生素可用的危险局面。
刘国祥等专家认为,以药养医体制弊端依然存在。医院对药品收入过度依赖,往往给患者开具价格较高的抗生素药品。同时,医生收入和检查费用相对较低,又进一步加重了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建议健全抗生素使用和管理体系,强化药物监管;健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切断医生和药商的利益链,从制度上根治抗生素滥用问题;加强管理制度,加大惩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