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有群众报案称温州瓯海区郭溪镇郭西村李某的垃圾回收点非法收购了很多疑似医疗废弃物的垃圾。
同年8月23日10点多,温州瓯海刑侦大队根据提供线索开展调查,在瓯海区郭溪镇郭西村李某垃圾回收点抓获了犯罪嫌疑李某、陈某两夫妻,并当场查获疑似输液管粉碎物3088千克、疑似针筒粉碎物2746千克、疑似盐水瓶粉碎物1037千克、未粉碎血透管2960千克、未粉碎针筒310千克、未粉碎输液管4300千克。
同日上午11点,温州瓯海刑侦大队在瓯海大道上设卡抓获了向李某、陈某非法出售医疗废弃物的犯罪嫌疑人梁某、黄某。
前天,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法院对这起非法买卖危险物案作出一审判决,以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梁某、黄某、李某和陈某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至有期徒刑二年。据悉,这是浙江首例以医疗废弃物为买卖对象的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犯罪案件。
“我开车每天早上都是去医院里收集医疗废品垃圾的”
现年43岁梁某和现年46岁的黄某是老乡,均是湖南岳阳县人,一个是温州维康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驾驶员,一个是温州维康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的搬运工。
梁某在维康公司已有3年多的时间,平时的工作就是每天早上和黄某一起去温州各大医院收集医疗废品,然后运到指定地点集中焚烧。
经查,在2010年的3月至4月份的一天,梁某和黄某开车路过瓯海区郭溪镇李某开设废品回收站时,两人动起了歪脑筋。梁某下车找到李某,问李某有些医疗废物收不收。
老实本分的李某并不知道收购这些医疗废物是违法行为,便称干净的话就可以收。
就这样,梁某和黄某在明知医疗废物属于危险物质的情况下,在2010年3月到8月期间,先后四次将医疗废物以每斤0.7元或1.3元的价格贩卖给李某夫妇,共获利1070元。
“用粉碎机粉碎后卖给做塑料袋的加工坊”
现年32岁的李某与妻子36岁的陈某均是安徽籍临泉县人,5年前一同来到温州务工。自从李某开了这个废品回收站之后,夫妻两一直吃住都在回收站。其妻子陈某患有残疾,平日协助李某经营废品回收站。
李某称,收购到这些医疗废物后,他先得做一番拆解。把针头和调节器拆下来之后,用粉碎机粉碎后一部分卖给别人用做鞋底的橡胶,医用塑料瓶粉碎后直接卖给做塑料袋的加工坊。
而对于医疗废物的危害,他声称不清楚,在拆解过程中被针头扎到几次,但也没太当会事。
医疗垃圾是健康的“致命杀手”
陈兰(化名),温州瓯海郭溪镇郭西村村民。她向侦查机关称,大约在2010年7月份,一天早上她在李某的废品回收站边上的小溪里洗完衣服后往回家走,经过李某回收站的后门,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左脚底一阵剧痛,她拿起自己的左脚穿的拖鞋,看见鞋底有两枚挂盐水用的针头。
她称,当时就把针头拔了下来,以为流了点血就没关系就回家了,第二天她的左脚无名趾就开始肿起来,再后来连脚背也肿起来,虽然后来打了消炎药,脚背的肿是消了,但左脚无名趾却一直没好。
据了解,医疗垃圾中可能存在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在国外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而我国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也将其列为1号危险废物。按国家明文规定,医疗垃圾必须采用“焚烧法”处理,以确保杀菌和避免环境污染。
医疗垃圾制成的器皿究竟有多大危害,怎样识别?据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副主任董京狮先生曾介绍,虽然这些器皿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温熔化,但高温只对一般的大肠杆菌等起作用。有些细菌、病毒是高温杀不死的,其中包括艾滋病病毒。另外,废塑料里常含有包括硬脂酸铅在内的重金属,这些有害物质进入食品包装材料,再随食品或饮料进入人体,造成危害。
我国有明确规定,所有的废塑料都不能做食品包装用材料,而医疗垃圾恰恰是其中危害巨大的部分。好的塑料原料材质是从石化厂出来的,是符合卫生要求的。它加工成的制品很干净。而废塑料制品较脏,有的还可以看到塑料中熔解的杂质
相关信息链接:
2003年,我国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条例里规定医疗废弃物应该由获得经营许可证的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单位集中处置,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据悉,此类以医疗废弃物为买卖对象的非法买卖危险物质案在我省尚属首例,先前全国已判决了三例,这是第四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