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滥用抗生素问题突出,儿科更是‘重灾区’。”一位专家曾在全国流感防控会上这样说过。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流感季节,早报记者深入医院门诊调查,看到的仍是输液大厅里坐满了打点滴的孩子,而与此同时,还有的父母因为医生没给孩子开抗生素,质疑医生甚至跟医生吵架……对此,医药界人士指出,抗生素滥用,有医生追求疗效的问题,有“经济利益链”推波助澜的问题,同时也有患者根深蒂固的用药习惯的问题。
【门诊探访】
患者“习惯性”依赖抗生素
很多家长都认为,给孩子多花钱是爱孩子的一个有力证明。这一点用在其他方面或许有道理,但用在看病、吃药上,不仅毫无道理,还可能事与愿违。近日,记者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观察采访发现,对医学常识缺乏了解、害怕孩子病情继续加重,是家长们向抗生素“看齐”的重要原因。
场景一 打了16天吊瓶还想打
家住开发区的7岁女孩小红半个多月前查出大叶性肺炎,在当地医院连续打了16天吊瓶之后,孩子的病终于压下去了。眼看快开学了,小红的妈妈带她来到市儿童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好彻底了。
“肺片显示,还是没好彻底,不过孩子现在既不发烧,也不咳嗽,就吃点免疫调节类的中药吧。”急诊科主任徐静这样建议。小红妈妈听了,有些迟疑地说:“孩子快开学了,用不用再打两天,把炎症完全压下去?”“都打了半个月了,不能再打了。”徐静坚持开了中药,并劝说小红妈妈:“孩子没有临床症状了,说明已经在恢复阶段了,估计再过半个月就会慢慢吸收了,到时候再来拍个片看是不是彻底好了。听医生这样说,小红妈妈才多少放下心来。
场景二 病毒感染吊瓶白打了
3岁男孩康康发烧烧得小脸通红,没精打采地依偎在爸爸怀里。“医生,孩子发烧38.8℃,给我们开两天的头孢吧。”孩子爸爸急急地“要求”医生。“发烧不一定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最好先查查血。”对于医生的建议康康爸爸似乎听不进去,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家长,医生按“要求”开了药。
没想到第二天,康康的父母又抱着孩子来了,“医生,怎么孩子打了吊瓶,晚上烧得更厉害了,最高都烧到40℃了”康康的妈妈着急地说。“还是先查个血吧。”这回,孩子的父母依了医生,马上抱着康康去查了血,结果很快出来了,“白细胞正常,淋巴偏高,说明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病毒感染。”“那怎么办?”“烧3天自己就退下来了。”“什么?”对于医生的回答,康康的父母显然很不理解。医生跟他们解释说: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因此打针也没用,而人自身有抗体,再与病毒较量几个回合后,体内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抗体自然就把病毒赶跑了。”
【药店探访】
不用医生处方抗生素随便卖
“有点感冒发炎,吃什么消炎药最好?都是处方药吗?”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东平路的一家药店,货架上摆着60余种各种品牌和包装的抗生素药品,包括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看到记者要买消炎药,药店的工作人员也没多问症状,立即推荐了一种阿奇霉素,标价27元,还表示这就是处方药,只要交钱就能买走,一般的感冒发烧都能治。记者称还有没有别的药时,对方则拿出一种价格为35元的头孢类药品,说这种药的级别更高,药效也更好。
随后,记者又探访了13家位于瑞昌路、辽宁路、台东、中山路的药店。在这些药店中,仅有一家要求记者出示医生处方,否则不能购买。
“一些药店追求利润,往往向顾客推荐疗效快、价格高的抗生素药品,但这些消炎药都需要处方才能购买。”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专家田英介绍,好的抗生素虽然见效快,但普通发炎患者无需使用,用药太高级容易产生耐药性,以后说不定就无药可用了。
药店在不查看处方的情况下销售抗生素,必然会使居民对抗生素药品不设防,进而导致抗生素滥用。“其实药店钻空子很容易,通过补充记录就可以。”一名临床医生告诉记者,药店查看顾客处方后并不会留下,而是做登记,只要把登记内容做好,一般情况下是查不出来的,此举虽然“方便”了病人,却埋下了巨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