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双城市久援村农民赵申71岁,每年都会到外面打工赚些钱贴补家用,和赵申同住一个村的张海亭,《养老金领取证》上写着,他每个月领的养老 金是3角钱,从2005年到2007年,他先后领过三次,拿到手里的养老金一共是21.6元。(8月27日央视《经济半小时》)
3角钱?!很难想象这竟是一个月的养老金。这般让人不可思议的数字无疑折射了时下农村的养老困境。看似夸张的一个月几角钱、几元钱的养老金,其实并不鲜见,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亟待破解。
自我储蓄养老和“养儿防老”依然是农村养老的通行做法。前者需要老年人有相应的收入来源,而后者取决于子女的经济能力和孝心。赵申无疑具有典型 性,71岁了还去打工糊口,显然是出于无奈,在农村居民收入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打工、种田的年轻人养活自己和下一代都是难题,至于在经济上赡养老 人,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全国1.85亿老年人口中,有超过六成以上生活在农村,农村老年人口超过了1个亿。随着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不能再忽略。农村养老存在覆盖面窄、保障度低的特点,据《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仅为34.6%,月均养老金74元。如此低的保障额度对于农村老人,徒具象征性,其所产生的保障作用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前几天有官员称,“养老不能完全靠政府,警惕社会和老年人对政府期待过高,防止出现福利冲动、福利依赖和福利过度的问题”。此话遭到了舆论的炮轰,在基本社会保障体系都远还未建立起来的语境下,就超前谈过度福利,就开始自我卸责,会让公众寒心。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政府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我国各级财政对于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0%左右,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这一比例达到了30%多,在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这一比例则超过了40%。
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远超过GDP的增速,连年创新高,时常见到一些地方大搞工程建设,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打造某某古城、某某地标性 建筑,建个天桥都能花掉几千万,手笔不可谓不大,加之屡受公众诟病的“三公”消费居高不下,无不说明,只要愿意投入养老的钱还是有的,至少不会出现一个月 几角钱的养老金奇观。
消解农村养老困境,关键在于政府的观念和决心,鉴于当前整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徒具形式的一个月几毛钱的养老金,显得过于寒酸,过于刺眼。最大限度地解决公民的养老问题是政府的义务,尤其是基层弱势群体的养老,然而,目前看来距离公众的期望还太远。(侯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