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说法 生不生孩子,这是个问题
26岁的赵洋在南岸区一家服装厂上班,两个月前,得知意外怀孕后,她很是兴奋了一段时间,但兴奋劲一过,她突然多了一丝焦虑。“网上到处都在说孩奴,我上网一对比,觉得自己还真像,心里觉得悬吊吊的。”
看到网友都说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问题,赵洋动了心思,开始趁着周末跑去沙坪坝看楼盘,“如果现在看好楼盘,孩子以后进名校读书也要容易很多。”但去沙坪坝跑了几次,都无功而返,“那边的房子太贵,我们的收入要负担第二套有些吃力。”
赵洋的老公原以为这事到此就算结束了,没想到赵洋却从此落下了“病根”:没事就上网查询关于“孩奴”的报道,越对照,越觉得自己具备了“孩奴”的各项特征。看到有专家说要孩子前应该多多考虑一下,赵洋更沮丧了,“这个孩子就是意外得来的,我和老公还是应该多想想的。”
育儿开销 没有几十万元养不大孩子
生儿育女本是自然和美好的事情,在时下年轻父母们的眼里好像成了不值的苦差,甚至称自己为“奴”,原因何在?
有网友分析,从孩子出生到成年,花费主要是三方面:生产、学前花费和教育经费,没有几十上百万,根本养不大孩子。先说生产费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八十年代四五十元,现在已经上涨到四五千元。在这笔开销后,孩子从0岁到6岁的学前阶段,奶粉、尿布、辅食、水果、早教、医疗、玩具、衣服、保姆、保险、旅游,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算下来,很多人都达到了五六万元。孩子上学后,教育的费用变成了重头戏。
网友“庆庆妈”称,儿子小学升初中,从一个月学费上万元的冲刺考级班、口语集训班,到托关系走人情的“交际费”,到最后的择校费,为了上重点中学花了将近10万元。
记者发现,网上发帖者交出的育儿费用五花八门,光是教育方面的支出比例就高达60%以上。但是,记者发现其中也有不少水分,比如生产费用,如果选择顺产或一般的医院,费用不可能达到4000元以上甚至上万元。
其次生下孩子后,据说每月花费4000元以上的理由是孩子要吃上百元一袋的进口奶粉,还要请月嫂、保姆等等,但实际上,不可能所有家庭都一定会不顾自己的收入水平选择进口奶粉,或者请月嫂和保姆。
过来人说 孩子带来的喜悦不可抗拒
“当他们长出第一颗牙、说出第一句话、迈出第一步,那种喜悦不为人父母是不能体会的。尤其是在孩子一岁半之后,几乎每天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刚当上妈妈的罗莉对“孩奴”的说法一笑而过。
家住七星岗的罗莉说,生孩子之前,她也曾担心孩子出生后,家庭支出将吃紧,个人失去自我时间,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她感觉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快乐。
“也许你会说孩子剥夺了你逛街、看电影、朋友聚会的权利,如果在工作、学习、生活的种种劳累之余,把这些和孩子相处的快乐与惊喜当成娱乐,那你就不会对生儿育女抱有抵触心理了,因为这就是所谓的天伦之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罗莉说,很多妈妈虽然也知道小孩子衣服鞋子磨损快,没必要穿名牌,但却难过心理关:别人的孩子都穿名牌,自己的孩子穿得随随便便,既让别人看不起,也委屈了孩子。
事实上,孩子在初中之前,尤其是男孩子,根本没有打扮的心思。“不信扪心自问,自己小时候有过在穿衣打扮上获得的快乐吗?大多数人几乎没有。”罗莉说,对于孩子来说,穿得过好,反而妨碍他们随心所欲地游戏。
专家支招 生孩子就应尽早打算
高级心理咨询师林浩认为,父母们千方百计地为孩子选择物质上的东西,如贵得离谱的婴儿食品、名牌的宝宝服饰,贴有各种国际标牌的昂贵的课程。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参加各种各样的早教班、特长班,正是这巨大的物质压力给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打上了“孩奴”的标签。
“‘孩奴’一定程度上是80后追求物质的结果,是被夸张的‘孩奴’恐惧症。”林浩说,家长们把孩子标榜为自己此生负累的主人,不曾想这一切分明是父母们自己内心的真实诉求,却反过来强加在孩子身上,让自己成为可怜的孩奴。
林浩认为,家长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考虑“该不该生”,而是理智分析养育观点。比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等,这些观点不能走入极端。在吃的方面,孩子必要的营养品不能省,但在孩子穿的方面,则没有必要追求名牌。孩子日长夜大,衣服鞋子买得过多,没穿多久就穿不下了,纯属浪费。孩子喜欢滚爬摸打,衣服耐磨舒适就好,家长不要盲目攀比。
此外,为了减轻家庭支出负担,家长可以尽早为孩子建立教育基金。年轻父母可以在孩子出生后,就通过教育储蓄或者是基金定投的办法,为孩子储存未来的教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