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图谱  >> 名医图谱  >> 查看详情

王焘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9-12-31 19:05:37  点击: 
分享:
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王焘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王珪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他为官清廉善谏,与魏征齐名,曾是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的老师。王焘的父亲李敬直是南平公主的附马,也被封了爵位。王焘的两个儿子也都做了官,大儿子是大理寺少卿,次子担任了苏州刺使。王焘从小体弱多病,母亲南平公主身体也不好。他十分孝顺,不解衣带地照顾母亲,还阅读了大量医书,寻找灵方妙药,也渐渐地对医学产生了兴趣。王焘曾经担任徐州司马和邺郡太守,但是他为了有机会阅读医学书籍而到了当时的皇家图书馆——弘文馆任职。自此,他便如饥似渴地在那里阅读晋、唐以来的医学书籍。他在这里度过了20年的时间,在系统阅读大量医书的同时,他还认真的做了详尽的摘录,夜以继日,年复一年,积累了大量的医学资料。其中仅古方就有五、六十家之多。后来,他被贬职到房陵,遇赦后就近安置在大宁郡,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百姓得了瘴气,十有六七难逃一死。他依照随身携带的验方施治,竟然把即将死去的人神奇地救了回来,由此,他便决心发愤编写医书。
王焘

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

王焘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王珪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他为官清廉善谏,与魏征齐名,曾是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的老师。王焘的父亲李敬直是南平公主的附马,也被封了爵位。王焘的两个儿子也都做了官,大儿子是大理寺少卿,次子担任了苏州刺使。

王焘从小体弱多病,母亲南平公主身体也不好。他十分孝顺,不解衣带地照顾母亲,还阅读了大量医书,寻找灵方妙药,也渐渐地对医学产生了兴趣。王焘曾经担任徐州司马和邺郡太守,但是他为了有机会阅读医学书籍而到了当时的皇家图书馆——弘文馆任职。自此,他便如饥似渴地在那里阅读晋、唐以来的医学书籍。他在这里度过了20年的时间,在系统阅读大量医书的同时,他还认真的做了详尽的摘录,夜以继日,年复一年,积累了大量的医学资料。其中仅古方就有五、六十家之多。后来,他被贬职到房陵,遇赦后就近安置在大宁郡,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百姓得了瘴气,十有六七难逃一死。他依照随身携带的验方施治,竟然把即将死去的人神奇地救了回来,由此,他便决心发愤编写医书。

他不存个人偏见,博采众家之长,在《外台秘要》中,他引用以前的医家医籍达60部之多,差不多所有的医家留下来的著作都是他论述的对象,可谓“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他不仅对《千金方》、《肘后备急方》之类的著作仔细研究,还对没什么名气,流传也不广泛的著作加以收集,如陈延之的《小品方》、张文仲的《张文仲方》等医著。除此之外,对民间单、验方也并不排斥。书中共收载了6900多首方剂,每一门都是以《诸病源候论》的条目为引,再广引方剂。每一首方,都注明了出处和来源,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许多散佚已久的医书,也都是在这部著作中看到大致内容的。

王焘对于方剂的收载,不仅广引博采,而且精挑细选。现在看来,当时收载的许多治疗方法和方剂,都十分切实可用。而书中记载的治疗白内障的金针拔障术,是我国历史上对这种方法的最早记载,且这种方法,现今仍被沿用。

《新唐书》,将《外台秘要》称作“世宝”,历代不少医家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所见不广,用药不神”,足见该书在医学界地位之高,其卓著的功绩是不言而喻的。王焘以一生的精力,为保存古医籍原貌和总结唐以前的医学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留下了千古的美名。

王焘,约生于唐总章三年(670),卒于天宝十四年(755),(今陕西县)人,其曾祖父王珪为太宗朝宰相。祖父祟基,父茂时,王焘为次子,其兄光大,司勋郎中。焘有二子,长子遂,曾为大理寺卿,次子遘,曾为苏州刺史。

王焘幼年多病,年长喜好医术,其母疾病弥年,有感于不明医者,不得为孝子,遂立志学医,八世纪初他曾任职于弘文馆(唐代国家藏书处)长达二十余载,在此期间,他博览古代医学文献数千卷。凡所览阅之书,均遂条采摘记录,积累了大量资料。天宝年间(742~755)他因故被贬至房陵(今属湖北),后出守大宁。正值当地疾病流行,王氏取所录经方,亲施方药,疾者多获救治,遂立志编撰一部医方大全。于天宝十一年(752)著成《外台秘要》四十卷传世。他的另一部著作《名台要略》十卷,为《外台秘要》之简本,惜已亡佚无存。

相关名医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