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处暑,算是真正进入秋天了,暑气渐渐消失,但此时还有暑气。所以,处暑节气的特点是早晚转凉,而且还带有秋燥。”福建省人民医院传统中医内科医师闫超说,处暑养生要围绕滋阴、防寒、清暑进行。
闫超建议,入秋后要稍微晚睡晚起,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比较有利于缓解秋乏。晨练不宜过早,汗干后,要及时穿衣服,以免着凉。“秋天秋高气爽,可适当去爬山,为了保护阳气,不宜过度疲劳。”他说。
同时,闫超还说,秋天易发生腹泻、咳嗽等疾病,特别是小孩子,家中可备些常用药,如四神丸、保济丸。
闫超介绍,民间素有秋冬进补的说法,处暑可以开始适当食用一些温补类的食物,能够起到抵御早晚寒气、增强气力的作用,还能起到淡渗利湿的效果。如,羊肉、兔肉、鸡肉等食物,加入冬瓜、莲子、龙眼、梨等一同炖煮,效果更好。
具体食谱如下:
原料:鸡肉500g、新鲜龙眼肉20g、莲子20g
做法:洗净,一同入锅,加入适量的水,炖至鸡肉熟后即可。
功效:养阴,鸡肉、龙眼偏热性,而加入莲子,可以起到清火的效果。
原料:兔肉500g、啤酒500ml、梨200g
做法:兔肉洗净切块,梨切片,一同入锅,加入适量水,再放入啤酒同煮。
功效:健脾益胃,还能起到防秋燥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组合成四季,每个节气代表不同的气候,不同节气要怎么养生呢?今后本报将继续邀请相关专家根据二十四节气不同的气候条件,为读者朋友介绍适应每个节气的养生理论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