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今晨报道,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对这一计划非常有信心,已投入850万英镑(约合8226万元人民币)进行研究。
许多经验表明,士兵们在受伤后,若能在一小时内进行手术,会有更高的生还希望。
但是在战场上,医院总是离得太远,最终耽误了及时的救治。
美国斯坦福研究院正在开发一种名叫“外伤匣子”的机器人,它可以由装甲车运送至战争前线。
研究院的帕布罗・加西亚说:“这个机器人医生能够在伤者被送到医院之前进行紧急手术,尽快稳定伤者的病情。”
研究小组还认为这类机器人还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缝合病人的伤口。
匣子的原型是一个小手术间,但是研究人员希望最终交付使用时体积能够再小一点。
除了可以用在战场上,它也可以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中发挥作用。
机器人正式投入使用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对其雏形的测试非常成功。在测试中,机器人成功完成了肠穿孔手术。
2007年,美国国防部曾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的会议上首次披露,这种功能强大的便携式机器人将于未来两年部署军队,作为流动医疗站和外科手术助手,甚至能独立进行手术。
但在当时举行的展览会上没有出现“外伤匣子”的实物,只有一段视频录像向观众大致展示了其工作情况,计划署也没有披露任何有关的技术细节。
分配机器人: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由刷手护士取用。
机器人外科医生:一只手拿摄像头和内诊镜,另外两只手持解剖刀、手术钳和针。
人类外科医生:经卫星连接,通过声控、视频和操纵杆遥控机器人。
床:监控病人的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管理病人生命支持系统。
刷手护士:通过声控的机器人手臂,为机器人外科医生精准而适时地传递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