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杀、犯罪事件屡见不鲜,专家疾呼“热爱生命的教育迫在眉睫”
-他数年来收集本报报道案例,研究列入教育部重点课题——
海南七旬专家
推动“生命教育”工程
目前海口首批7所学校已同步开展生命教育,这一课题近期将在全省展开。
年届七旬的海南教育专家林泽龙,数年如一日收集关于学生安全事故、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做成剪报,深入学校展开安全教育,并承担起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和谐生命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教育专家加入这一团队。目前,海口首批7所学校及幼儿园已同步开展“生命教育”。
一份沉甸甸的剪报
青少年问题引起他的思考
今年70岁的林泽龙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特级教师。退休之前,他担任海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曾参与多项全国重点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在20世纪80年代曾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的编写工作。90年代参加过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现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海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庭教育辅导团副团长、省预防犯罪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其编辑、审定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在内的书稿400多本。
在林泽龙家的书房里,堆着好几摞《南国都市报》,每一摞报纸都有一人多高。“《南国都市报》的消息来得快,我所收集的案例多数来自于《南国都市报》。”林泽龙拿出厚厚一摞剪报,上面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以安全事故、未成年人犯罪等分类,装在不同的文件袋中。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又细分为抢劫、偷窃、吸毒等类别。
“这是2004年至今关于海南青少年学生溺水身亡的报道,剪报的厚度在逐年增加。”林泽龙紧皱着眉头,翻看着手中的剪报,“这是海南未成年人参与抢劫的剪报,这些十三四岁的少年,抢钱、抢手机、抢摩托,跑到高速公路上抢,跑到宾馆里抢……每当看到这些剪报,我都感到万分痛心。”
下一步,他打算把这些剪报整理成册,到学校去办展览。
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每年1.6万学生非正常死亡
2006年6月7日,昌江县乌烈一小发生特大安全事故,该校6年级(3)班8名女生在昌化江集体落水身亡;2010年“五一”假期,海南两天发生三起溺水事故,造成3名大学生和2名中学生遇难……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屡现报端,刺痛了专家的心。
林泽龙说,安全事故是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名学生死于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相当于一个教学班意外“消失”。而其中约有80%通过预防和应急处理本可避免。
2009年12月22日,三亚某民办学校一名初二男生因为抽烟挨老师批评,从教学楼5楼一跃而下。2010年11月4日,海南某中学一高三毕姓女生不堪压力,中午在学校教室自杀身亡……
花季少年为何频频自杀?林泽龙语重心长地说,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在大人身上。现行教育过于功利化,老师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每日耳提面命,要求学生考个好分数;家长盼着孩子读好学校,是为以后能够有个好出路。而生命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最近两年来,每年新学年开学时,教育部都要求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2009年的主题是安全教育,2010年的主题是理想和信念,谈的是梦想,令人遗憾的是,还有很多人没有梦,或是有梦却做偏了。”
一个“危险”的阶段
青少年犯罪比例呈增加趋势
身为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的副会长,林泽龙对未成年人犯罪有深入的研究。他所收集的资料显示,严重刑事案件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比例提高,由1991年的1.3%增长到了1999年的1.9%,现已超过了2%。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的主要趋势是,犯罪主体低龄化、低文化、闲散化。以前,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峰年龄以14—17岁年龄段居多。但近几年,13—15岁呈增加趋势。而且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犯罪动机幼稚、犯罪时机随意、犯罪心理贪婪、犯罪程度疯狂等。有些未成年人从十来岁开始小偷小摸,到12—14岁就已经能“小人作大案了”。保亭2005年抓获的一名敢偷检察官和县领导的“大盗”,年仅13岁。2008年,琼山抓获14人的抢劫团伙,年龄最小的不到13岁,团伙头目仅14岁。
从我省1993年——2008年收押的未成年犯来看,犯罪类型以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性犯罪为主,即以抢劫、偷盗、强奸、伤害、杀人等五种暴力型居多。如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临高接连发生多起蒙面劫匪持刀抢三轮摩托车女司机等案件,抓获的4名犯罪嫌疑人全是90后,抢劫原因是没钱上网。
林泽龙说,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是人生的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是人生的“危险期”,也是分化期。在犯罪青少年中,绝大多数的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下,有的甚至小学都未毕业。辍学青少年闲散在社会上,成了学校不再管、家庭无力管、社会无人管的“三不管”对象。由于他们年龄小,认知能力,自制能力都比较弱,法制意识淡薄,极易在社会上不良环境的感染下,在犯罪团体拉拢和不法分子的教唆下误入歧途。从厌学→逃学→浪迹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这几乎是所有走向犯罪的青少年的行为轨迹。
林泽龙认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思想、道德、心理、纪律、法律上筑牢五道防线。要教育青少年学生,珍惜拥有的一切美好事物。要珍惜青春、人格、声誉、亲情、快乐、自由、未来,总而言之,要珍惜生命。
一个教育部重点课题
海口首批7学校已开展
2010年12月28日,“构建和谐生命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在海口启动,该课题已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海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海口市社科联主席詹长智博士,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陈夫义等知名专家,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成为课题组主要成员。
海南中学、海南省国兴中学、海口市第十一小学、琼台师专幼儿园等7所教育机构现已同步开展“生命教育”。据介绍,这一课题将于近期在全省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全面展开,结合社会调查、个例分析,把珍惜生命、发展生命、关爱生命等理念渗透到课程中去。
“构建和谐生命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海南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医师岳筱雯说,从临床上看,不仅中小学生反映压力大,大学生也同样反映压力大。前几天,国内某名牌大学数学系一名学生找她倾诉说,有很多同学因为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出路,每日情绪不佳。学校里每年都会发生好几起跳楼自杀现象。“热爱生命的教育迫在眉睫!”岳筱雯呼吁称,种种漠视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暴露出了生命教育的缺失。学校、教师及家长亟待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相关新闻 学生为何感到不幸福?
校舍越建越豪华,教学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先进,但这些与学生的幸福指数难以形成正比。全国各地教育研究机构近年来都在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于学生幸福指数偏低的新闻屡见报端。据调查,学习压力太大、考试、成绩、排名、父母唠叨、睡眠不够、人际关系等成为学生不幸福的主要来源。
海南中学心理组教师唐彩霞认为,很多学生向她倾诉,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和情感这三方面。除了完成沉重的课业,很多学生在处理人际方面存在困扰。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家里,父母都以他们为中心,到了学校却无法受到更多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加上独生子女基本上都持有唯我独尊的思想,很多同学对待其他人不懂得谦让和换位思考,使别人难以接受,由此导致了相处的矛盾。
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容易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但是顾虑到学校不允许早恋,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两人交往了,也不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有时候还顾虑对方会不会喜欢上别的异性同学。这些情感因素交织在一起,会产生很多苦恼,加上学习任务重,导致他们心理压力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