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上周,媒体报出一条让人震惊的消息,据参与新标准制定的乳品专家日前透露称,新国标中的内容不少是由国内乳业巨头起草。而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中一些“关键性标准”,却在最后时刻被推翻,几位奶业专家力主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而新国标出来后,菌落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降低到2.8克,被媒体和公众炮轰,并被封“全球最差标准”,“一夜倒退25年”。
但据昨日的《新京报》报道,面对公众和媒体对乳品新国标的制定过程种种质疑,卫生部相关人士及几位专家对此逐一解答,但“350个审评委员中无企业代表”,“餐桌乳品各项指标均提高”等观点,网友并不服气,网上质疑声四起。
同样是专家,一周之内,说法为何差别如此此之大?“牛奶新标准”,如何才能服众?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不是卫生部如此一番简单回应,就能消除公众质疑的。
消除公众质疑,回应不能完事
“三聚氢胺”事件之后,人们开始关心牛奶是不是从牛身上挤出来的,因为吃真的奶可以长结实,吃含三聚氢胺的只会长结石;后来有了牛奶的新国标,结果人们又开始怀疑这国标是不是真的由卫生部制定的,因为这标准好像不够卫生。
新的国家标准,从当初报道的数据上看,确实是很低的。具体数据是,丹麦、新西兰等所有的乳业大国中,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咱们只需要2.8。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咱们的合格标准是200万。
这样的标准出台,据说是因为咱们很多奶牛没过集体生活。不少奶牛都是私人喂养,这些奶牛自由散漫惯了,所以在产奶这事儿上,比较没有竞争意识,缺乏积极性。既然达不了标,所以就只能降低标准,低到很多奶业的从业者都不好意思,比如,广州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给中国乳业标准封为“全球最差”。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称,不仅标准差还很宽容,对抗生素、亚硝酸盐等基本没要求,奶牛带病也能“上岗”。
但就是这样一个奶奶的标准,卫生部作出了两个最新的回应:第一:“对于放到百姓餐桌上的产品,新标准只高不低。”第二:“企业不可能‘绑架’乳品标准。”
这两个回应,让我实在想不明白,放到百姓餐桌上的产品,与符合国家标准的乳品何不同?用什么办法,能把低标准的原料奶,变成高标准的奶制品?
至于企业是否能绑架乳品标准,卫生部给出的说法是,关键的环节有专家有代表三百多人,企业都没参与。但企业没参与,并不代表参与者不为企业说话。既然人有被收买的可能,标准自然也会有为企业量身打造的嫌疑,至于专家学者的称谓,似乎也并不能代表他们在这一点上会给人更多信心。
卫生部的标准不高,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毕竟到现在他们还没办法分辩食用油和地沟油的区别。但卫生部如此解释,倒真有点让网民们着急上火,很简单的原因,它违背了大家公认的常识,合格品菌落总数较国际通标准至少高二十倍,较原来的国标也高了四倍之多,这是提高了标准。奶农没受益,厂商可以不思进取,说这是顺应了民意,只是消费者要当冤大头。
当初制定标准后,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就曾针对牛奶新国标不无愤慨地声称,整个订标过程至少应该对专家全透明,他们信服了,就不会产生反对的意见领袖。据他说,标准制定以后,多名参与标准制订讨论会的奶业专家已经选择不再表态,理由就是“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可以看到,一个连对参与专家都深感不透明的标准,怎么可能要求咱们去无条件的相信?而一周之内,专家说法相去甚远,实在让人玩味。公众亦更疑惑,该信哪一拨人的?
卫生部应该回应的,正是这个标准本身:制定标准的规则、相关各方的调查、制定标准的过程,所有的这些,都必须在阳下光晒一晒,唯有经得起如此检验,才不会有质疑与谩骂,才会有卫生部所渴求的理解与宽容。
他们说
乔瞧瞧0911:专家又出来了!进一步说明,标准将降低了!
ZL郑雷:要公布所有和旧标准的不同,光说没有公信力。
Gene1880811580:什么误解?!这有什么可误解的!不管有没有厂家代表,他为什么不解释解释为什么新标准的菌落总数高了,蛋白含量指标反而低了?
中原一号媒人: 相关部门应该反思,公众为什么会质疑呢?!大名鼎鼎的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为了利益都会贪赃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