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医患矛盾似乎成为社会一大痼疾,并不断恶化升级。在这场医患纠纷中,媒体担当着怎样的角色?是罪魁祸首,还是煽风点火者?
近日,2016第九届中国健康总评榜媒体组评委、《医学界》创始人、总编辑陈奇锐在接受39健康网独家专访时指出,医患矛盾不断升级、爆发,媒体在其中只是起到了报道、记录的作用,而非大家认为的“始作俑者”。
“与国外的行业媒体、医学媒体相比,我国的不少大众和行业媒体,涉医报道中不够专业、严谨。目前,提升涉医报道的专业性任务艰巨,这也是未来我们《医学界》的发展空间。”陈奇锐说到。
媒体是医患纠纷的助推器?
在“媒体是否是医患纠纷导火索?”的问题上,医生、媒体人都各持己见。
有医生曾发表微博称,发达国家也有不少医疗纠纷报道,但基本上是借用权威专家之口评论医疗事故,很少有媒体自己炒作,更无媒体当裁判的报道。陈奇锐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再推进一步,把医疗纠纷增多的原因归于媒体是罪魁祸首,就不客观了。
陈奇锐说:和一般的认知不同,大众媒体报道的社会新闻中,医疗纠纷新闻的数量并不多,涉医报道也不是重点。大众媒体报道可能不够专业,但媒体最多是哈哈镜——是先有医患矛盾的事件出现,才会有媒体的报道。换而言之,媒体报道可能不专业、甚至带有恶意,但并不会凭空制造医患纠纷事件。
陈奇锐认为,当前医患矛盾激化,反映了我国医疗体制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媒体是事实记录者,叙述事件,而不创造故事。” 陈奇锐强调。要缓解医患矛盾,媒体确实可以、也应该做得更好,但即使做到非常专业,也无助于医患矛盾激化的趋势。
医患矛盾的根源何在?陈奇锐说:改革开放40年了,其他行业发展很快,但目前医疗卫生事业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的体制。“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生产体制之间的矛盾,才是当前医患矛盾的根源。”
医学专业媒体的责任
专业医学媒体要做好,必须要了解行业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陈奇锐引用了医米调研的一项调研说,未来5年,医生最期望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提升的前三个方面,分别是收入待遇(86.1%)、医患关系(70.5%)和职业安全(66.6%)。其中医生们反应最多、最关心的就是收入问题。
目前,诊疗费普遍较低,无法让医务工作者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少优秀的医学生不当医生,而是另谋出路。要么出国留学深造、要么应聘药企医药代表。陈奇锐表示,“这是一个长期的现象,最起码持续了20年,从90年代初到现在一直是这个样子。”
陈奇锐说:在我国现行的计划经济医疗体制下,医疗服务福利性色彩浓重,医疗服务定价太低,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却是国外同行的数倍,收入/付出比例严重失衡。
“作为专业的医学媒体,我们呼吁推进彻底的医疗改革,让医生的收入合法化、正常化,降低劳动强度。但是关于体制改革,当前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在体制不能很快改变的情况下,媒体应该起到抚慰医者的作用、鼓励他们、安慰他们,帮助医者提高技能、学习、成长,”陈奇锐表示,在《医学界》推出的APP医生站上,开机画面就是这么一个口号——“让我们的生命和医术得到无尚光荣”。其实就是在鼓励医生们坚持自己的职业信仰。
媒体正在重构,但仍然不可或缺
目前,大众媒体涉医报道专业性、及时性难以兼顾,难以做到对事件精准、深入的报道。而在互联网浪潮汹涌而至时,媒体行业本身也在进行重构,转型压力很大、面临生存压力。同时,中国对于健康宣教的公益机制并不健全,陈奇锐表示,中国医疗行业媒体也在痛苦的转型中。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作为医学媒体必须时刻强调专业性。“我们在对事件进行报道时,应该秉承客观、独立、专业,同时兼顾可看性的原则,做到高度、温度、深度的统一,但目前《医学界》做得也很不够。” 他强调。
陈奇锐强调,“中国医疗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媒体可以报道、记录事件,引起人们对行业缺陷和问题的关注,推动行业的发展。虽然媒体现在处于生态重构阶段,问题重重,但要推动行业发展和进步,媒体仍然不能缺位。我们希望能够更好的履行职责,通过服务医生、改善医疗质量。”
2016第九届中国健康总评榜陈奇锐总编寄语
作为医学媒体,我们的责任就是记录行业发展和变迁,报道行业最新动态,推动行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