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邓起东院士和来自广东省地震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地质局、广东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参加了“广从断裂西淋岗滑动构造现场研讨会”,会议目的旨在探讨西淋岗滑动构造的成因。
学术探讨:
重力构造或活动构造
西淋岗,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距广从断裂3.8公里。2007年底,在一次山体滑坡调查中,西淋岗的地表位错现象被发现,随后中山大学、佛山地质局对此展开了研究,认为在西淋岗地区存在2万年以来的活动断层,是广从断裂新活动的表现,可能与大地震相关。
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看法。2010年10月,广东省地震局和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开始就西淋岗是否存在“活动断层”进行专项调查,系统地开展了地质地貌调查、系统开挖探槽、浅层人工地震探测和第四纪地层年代学研究等工作。
“活动断层”是指晚第四世纪(10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统计资料表明,规模较大的活动断层具有引起6.5级以上强震的潜在可能。
本次学术研讨会 ,主要是围绕该地切割地表土层的滑动面是否与广从断裂的新活动有关展开。
邓起东院士从断层性质对比、构造特点、局部地形等八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西淋岗“断层”的规模小、切割浅、分布局限,是在局部地貌和构造条件下、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滑动构造。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西淋岗发现的地表滑动构造与广从断裂的新活动无关,更不具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而是重力失衡形成的裂隙或滑动面,与“滑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