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资讯  >> 时政专题  >> 查看详情

30载患病率翻两番 中国成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7-11-26 13:18:10  点击: 
分享:
  美国,近2360万糖尿病患者,患病率9.2%,世界第一。

  中国,4100万糖尿病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

  糖尿病大国中国正赶超印度

  据2008年美国《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最佳编委奖获得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邢明照副教授在“中美内分泌和糖尿病高峰论坛”上介绍:全球有近2亿糖尿病患者,估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超过3亿。目前美国大约有2000万糖尿病患者,另外有4200万人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

  而中国形势也不容乐观。虽然中国是1型糖尿病发病率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是占总体糖尿病患者人数93.7%的2型糖尿病有高发趋势。据杨文英教授介绍: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数据,2型糖尿病患病率1979年仅为1.00%,1996年迅速增长至3.21%,到2002年则增长到4%~5%。根据卫生部的统计,目前,中国城镇人口中有超过4100万糖尿病患者,北京地区的患病率高居全国之首。专家预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化进程迅速,饮食结构日益西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可能将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百余种药物仍不免3大噩梦

  在过去的40年中,全球已开发了100多种降高血糖药物,口服药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药物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α-糖苷酶抑制剂则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就算这样,也只有2成半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这是考察降糖的金标准。

  杨文英教授介绍说,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果与血糖水平之间是没有关系的,无论人体血糖水平如何,它都会发挥药力。此外,不少药物无法根本阻止胰岛β细胞的进一步损坏,有的更掠夺式地“促进”胰岛素分泌,最终“累坏”了胰腺,无以为继,病人最终只能依赖注射胰岛素。“如果医学没有突破,30-40%的患者会在发病后10年后出现各类并发症,或产生耐药,不得不靠胰岛素维持生命。副作用、并发症、和胰岛素依赖仿佛是糖尿病人注定的命运。这就是目前中国糖尿病治疗的残酷现实。”

  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宁光教授沉痛地说。并发症之一就是低血糖,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应用胰岛素和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患者,甚至需要随身携带含糖食物以备自救。此外,磺脲类药物和噻唑烷二酮药物或是增加内源性,或是增加外源性胰岛素,改变激素水平,导致体重增加,增加了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雪上加霜。

  杨文英说:“强制性的口服降糖药不‘知道’什么时候作用,什么时候停止。所以治疗边际效益迅速递减,直至功过相抵,甚至走向反面。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加深了对胰岛β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国外已研制出新型抗糖尿病药物DPP-4抑制剂。其典型代表就是默沙东公司研发的Januvia。”和强制性降糖不同,DPP-4是“生理性降糖”,这种创新药物能够增强一种名为肠降血糖素系统的人体生理性系统,这个生理系统自身就能够影响胰腺的β细胞和α细胞,有助于调节葡萄糖。DPP-4存在葡萄糖水平依赖性。通俗地说,需要的时候,它才工作。它不会一味地只知道降糖,不知道刹车,更不会掠夺性地压榨胰岛,耗竭胰腺的功能。相反,试验证明,它具有长期保护人类β细胞的前景。此外,因为它不会导致体重增加、血糖降低等的副反应,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也会大大提高。因此,理论上它的有效作用年限会大大超过目前的口服降糖药,病人的胰岛素依赖会大大延缓。”

  据悉,Januvia是DPP-4抑制剂类药物中首个获批准的药物,2006年11月首先在美国获批上市,2007年4月通过欧洲批准,中国批准在即。短短三年,这个创新机制药物就突破了900万张处方量,2008年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在美国,这个才3岁的聪明药已经成为口服糖尿病药物的第二大品牌。

相关时政专题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