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资讯  >> 时政专题  >> 查看详情

中国人口味全球最重 饮食追求咸鲜辣带来一身病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7-11-26 13:09:30  点击: 
分享: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味”是最重要的一项要求。而现在,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口味在不断发生变化———无辣不欢、老感觉菜没味儿、炒菜离不开各种酱料……其实,这并不是你一个人的感受。人们的口味都在越变越重,不断追求更咸、更鲜、更辣。

  近日,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中国人的饮食状况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欢迎榜之首,其他依次为东北菜、湘菜、鲁菜及粤菜。该调查还表明,用餐时通常优先考虑的诸要素中,47.8%的人选择了“口味”,比位列第二的“营养”多出16个百分点。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28.4%;然后是“咸”,17.3%。本报此前进行的一项2253人参与的调查也显示,47.28%的人每天至少吃一顿辣菜,23%的人两天吃一次,18.78%的人一周吃一次。

  半数人口味放第一

  陈先生是广东人,初到北京时,吃饭成了个大问题。“到处都是辣的、咸的,想找个餐馆喝点清淡的汤都难。点个清炒油麦菜,上面都是明晃晃的油,吃一口,咸得简直难以下咽。”在北京工作不到一年的他,体重竟增加6公斤。而上海人本来是很少吃辣的,但今天上海大街小巷的火锅城星罗棋布;这几年上海还流行吃“香辣蟹”、“烤鱼”,即使自己家餐桌上,很多人现在也无辣不欢。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10位在北京生活居住多年的欧美籍人士,他们也表达了对中餐口味过重的“恐惧”。“北京最流行的川菜、湘菜我们基本不敢吃,因为太咸太辣,其他的如东北菜和一些中式快餐,又很油腻很咸。”一位在国内媒体工作的美籍人士说,很多营养学家都诟病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太油太咸,其实中餐也存在这个问题。另一位受访者则表示,在京居住的外籍人士,能接受的中国菜基本只有粤菜,“味道最清淡,也很清新,没放太多的调味品掩盖食物本身的味道。”

  而营养界则有种说法,外国人用“脑”吃饭,中国人用“嘴”吃饭。日本、西班牙等饮食较健康的地区,是根据营养结构决定吃什么、怎么吃,我们则根据味道决定饮食。中餐的菜品变化多端,但基本上都是围绕“口味”展开,很少考虑营养和健康。

  有关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食盐、食糖、味精等调味品的日常摄入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就全球而言,中国人的口味毫无疑问是最重的。”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盐摄入量是6克/日,但数据显示,我国北方地区一些城市的食盐摄入量已达到人均15-16克/日,有些人甚至超过20克。在全球大力提倡健康饮食的大环境下,我们的饮食习惯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四大原因让口味变重

  一个人的口味改变是健康问题,但如果亿万国人的口味都在悄无声息的改变,就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国人的口味越来越重呢?

  第一、在外就餐过于频繁。“下馆子”在30年前是盛大节日才有的口福,但对现在很多人来说,餐馆已经成了“第一食堂”。虽然省去了做饭的麻烦,但“太油腻、太咸”是很多人的感觉。都说“好厨子一把盐”,在讨论到“川菜限盐”时,甚至有厨师表示,少盐少油的菜根本不会做,即便做出来,也没人爱吃。在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看来,自己在家做饭可以注意少放盐和油,但在餐馆就只能别人说了算了。

  此外,销售酒水的巨大利润,也让餐馆舍不得少放油盐。英国一项调查就显示,酒水占到人们在外就餐开销的10%—50%,很多餐馆老板会要求厨师做菜多放盐,好让顾客消费更多酒水。

  第二,食材味道寡淡只能靠调味。调查显示,现在的蔬果肉类跟以前比起来淡而无味,鸡不鲜、肉不香、菜不甜,不得不靠大量的调味品来提鲜;而调味品不像天然食品一菜一味,味道不外乎甜咸酸辣,吃得多了腻了,只能靠加重口味来缓解厌倦感。

  第三,压力大味觉变迟钝。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告诉记者,除地域等因素,快节奏生活也在改变人们的味蕾。压力过大带来的紧张感,会让味觉变迟钝,味蕾也随之“退化”。在吃很多东西都抱怨“没什么味道”时,对刺激性口味的追求成为必然,其刺激程度也在不断升级。

  第四,高科技的调味品同样难逃其责。走进超市,各种增鲜剂、调味品琳琅满目。王宜认为,哪怕厨艺不高,有了这些也能做出口味不错的餐点,但这恰恰掩盖了食物本身的味道。“味道是鲜了,食物本身的美味却品尝不到了。”

  口味过重带来几十种病

  “重口味、轻营养”的饮食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陷入生活方式病:热量过剩、营养不足。国际肥胖病大会宣布,现在世界上胖死的人比饿死的人多,其中包括中国。专家表示,口味的改变,可以给身体带来几十种疾病。吃盐过度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慢性肾病等;吃得油腻会导致脂肪肝、癌症等;吃得太甜会带来龋齿、糖尿病;吃得过辣会导致溃疡、胃食管反流……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高炳义还表示,一般厨师做菜“逢辣必咸”,为了中和干巴巴的辣味,需要增加用盐量,给身体带来双重危害。不仅如此,口味过重带来的健康问题,还可能影响妊娠期、哺乳期的母亲和胎儿,把一些疾病传给下一代;更有研究显示,人的口味也是会“遗传的”,父母口味过重,孩子也不能免受其害。

  “其实,口味和营养不是对立的,营养的肯定也是美味的。”王宜对记者表示,从饮食搭配和烹饪方法上做些调整,就能做到既“好吃”又“吃好”。

  点菜时做文章。高炳义提醒,外出就餐应注意多选蒸、煮、白灼、快炒类的,烧、炸类的菜肴要少点。此外,蔬菜应占到总菜量的1/3左右。

  “大餐”别在晚上吃。脂肪蛋白高的食物、太辣太咸的食物,尽量安排在中午吃,晚上再吃清淡点。晚上吃得太油腻,活动量又少,更容易带来健康隐患。

  点菜前交代好。“少放点盐、油”是营养学家们在外吃饭常说的话,在吃饭前,一定要这样嘱咐服务员。

  此外,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乔杰呼吁,作为餐馆也应注意营养,做菜的时候限制盐、油的用量,让大家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相关时政专题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