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政协甘肃省十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郭顺林分别就甘肃药材种苗繁育、生产种植、中药材初级市场、中药材仓储的监管空白发言,并提出建议。
甘肃中药材品种选育与认定已纳入到甘肃农作物品种认定范围。“但缺乏育苗企业支撑,甘肃对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培育和监管欠缺,大多数中药材种子都是药农自行繁育、育苗在农贸市场自行销售。”郭顺林说,监管欠缺导致种子的质量“无法保证且没有自主品牌”。
其次,对中药材生产种植的监管也存在“空白”。郭顺林说,除了非法违禁农药流入市场外,药农种植比较分散,集约化程度较低,不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导致药农田间管理成本高,产量低,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
目前,中药材的种植、购销、仓储和饮片加工是甘肃中药材产业的支柱。“不少药农将收获的药材直接或进行简单加工后销售给中间商由此层层贩卖,最终进入药品的仓储、物流环节发送各地。”郭顺林说,中药材初级市场监管的漏洞,导致远销的中药材质量差次不齐。
同时,当地相关部门对中药材仓储监管不力,对某些中药材品种进行恶意炒作,导致当地药价大起大落,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郭顺林说,市场缺乏规范和透明的中药材期货交易制度,缺乏中药材的战略储备,为中药材的恶意炒作提供了空间;加之不少药材仓库老旧,缺乏现代化仓储及物流设施及管理人才,制约当地产业发展。
据悉,甘肃在大宗道地中药材生产品种中,当归、党参、黄芪等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95%、60%、50%以上。甘肃中草药已成为甘肃地方经济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对此,郭顺林建议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让政府联系企业,由企业与农民签订药材生产协议,各个环节规范操作,把好药材质量第一道关口。
“对硫磺熏蒸中药材等传统工艺要进行规范,设立国家标准。”郭顺林建议,在甘肃成立“国家中药材交易所”,通过电子化交易平台,发布中药材市场变化信息,防止投机商炒作;扶持重点企业,促进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