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家门口查药年内实现
今后,市民接种疫苗,如果出现因接种产生的异常反应造成死亡或残疾的,受种者可申请补偿。此外,今年全市16个区县社区都将安装外形酷似机器人的信息查询平台,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点击查询医院专家出诊表和药品信息等。
记者昨天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上获悉,今年本市将出台《北京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该办法去年曾公开征求民意。根据意见稿,接种第一类疫苗,即国家、北京市政府的计划免疫疫苗和应急接种疫苗,接种过程中如果引起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的,将可申请补偿。而针对第二类疫苗(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接种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可参照本办法计算补偿金额,补偿费用拟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据介绍,“第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等。“第二类疫苗”即水痘、流感等由市民自费、自愿受种。
市疾控中心还透露,今年,本市将在16区县的社区安装市民健康教育信息平台,可供市民进行医药信息和健康知识的免费查阅,包括药品信息、医院专家出诊表、用药安全指南等信息。该平台形似“机器人”,将摆放在社区服务中心内。
今年本市还将开展禽流感H5、H7、H9高危人群调查,研究遗传易感性和特异性抗血清,这主要是为了预防流感大流行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