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资讯  >> 时政专题  >> 查看详情

国务院医改办:改革目标是建立公共产品保障机制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7-11-26 12:19:01  点击: 
分享:
  4月8日,江苏省高邮市盘塘村卫生站村医刘翠珍告诉记者,做村医30年了,从来没有遇到像现在那么好的政策。“不仅年收入提高1万多元,还免费培训3年获得中专学历,去年考上执业助理医师,解决养老问题。我愿意为村民更好地服务。”她说。

  刘翠珍的感受,正是新医改政策的叠加效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指出,三年来,医改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转变运行机制,使其回归公益性,激励医院、医生的积极性,以制度创新长效保障13亿人基本医疗公共产品的供给。

  改革目标——

  建立公共产品保障机制

  2009年—2011年,全国财政支持医改的投入,比既定的8500亿元增加了39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比既定的3318亿元增加了361亿元。

  这些钱主要投在:医保——三年来,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资金432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732亿元;服务体系——中央投资430亿元支持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投入41.5亿元支持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16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公共卫生——中央财政共安排服务经费395亿元等。

  “更主要的是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保障百姓基本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同时始终注重把增加投入与建立机制、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投入促改革,以投入换机制,而不是固化旧有机制的利益格局。”孙志刚说。

  “我国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医改的核心理念,也是区别于以往的重大理念创新。围绕核心理念,中央提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以及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改革路径。”孙志刚说。

  前三年,改革从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入手,先从薄弱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起。“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既是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又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基层医改,通过推进综合改革,实现新旧机制转换,把基本医保、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等四项重点改革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作用,形成政策叠加效应,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符合老百姓需求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个新体系的能量正在逐步释放出来,效果会越来越明显。”他说,因此在基层就医的广大农民、困难人群优先受益。

  改革初效——

  基层结束“以药补医”历史

  安徽省卫生部门曾测算过,改革前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普遍占总收入的60%以上,财政补助不到9%。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城北卫生院院长张枝江算过,在改革之前,平均一个处方要开足45元,才能保证全院48名职工月均工资达到1500元以上,其中药品的销售收入占大头。

  这是典型的“以药补医”机制,但要扭转这个机制并不容易。“‘以药补医’机制运行了几十年,错综复杂,根深蒂固,破除这个旧机制要选好突破口,设计科学的转换路径,使新旧机制实现平稳对接。”孙志刚说。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改革找到了抓手,那就是以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为切入口,撬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并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孙志刚说:“这是一项系统性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好这项改革,必须推进‘财政投入、药品招标采购、人事收入分配、创新内部管理、严格外部监管、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医德医风’等改革。同时,在推进新旧机制转换过程中,要把握节奏,既要积极稳妥,又要加快推进,使各项改革尽快到位,避免‘夹生饭’,留下‘后遗症’。”

  找到了突破口,改革迅速推进。2011年7月底,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在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覆盖,基本药物价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30%左右;2011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建立起了管理、人事、分配、药品采购、补偿等五大运行新机制。与此同时,2011年底,全民基本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建立,覆盖13亿人,全国95%的城乡居民纳入医保网;从重点人群开始,免费的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覆盖全体居民。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政府投入和医保支付等为主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已经形成。10个省的调查数据显示,改革后财政和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补偿比例平均达到72%,比改革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

  改革方法——

  探索世界难题“中国解法”

  回过头来看三年改革,孙志刚认为制度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破解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我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当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医疗和健康问题,医疗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长期存在。世界上没有成功模式可以复制,我们也不能照搬任何一个国家的做法,只能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子。”孙志刚说。

  改革区分基本与非基本,强调政府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医疗卫生资源,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最近,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指出,中国医改正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文章认为改革的优先领域和策略的提出基于中国国情,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责任得到强化,全民医保使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增加,农村、贫困地区以及弱势群体得到优先保障。

  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集中暴露,各方面利益交织叠加,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如一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全民医保制度管理体制仍待理顺,基层运行新机制还不稳固,公立医院“以药补医”及其引发的矛盾还很突出等等。

  孙志刚指出,接下来,医改将着力在全民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和公立医院改革三方面取得突破,以更大的决心和努力,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顶层设计,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制度创新和重点突破,动员人民群众、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把这一项涉及人数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推向深入,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相关时政专题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