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资讯  >> 时事解读  >> 查看详情

医院一分钟一元钱招志愿者当病人供实习生实践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7-11-26 13:10:54  点击: 
分享:
  明明健康,却硬要在医生面前表演出各种各样的“病症”。苏州一家医院近日就公开招聘这样的“工作人员”,招聘“门槛”可不低,不仅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而且要有一定的表演经历。

  该招聘消息一经公布,即引起众市民的好奇和热议。其实医院此举实属被逼无奈——他们每年都有大量医学院等待毕业的学生需要临床实践,却没有病人愿意配合,无奈之下,只好招聘“假病人”来陪诊。

  要“学历”更要“表演经历”

  昨天,在苏大附一院的网站上,记者看到这则招募启事。据招募简章说明,该院此次招募的“工作人员”是“标准化病人”, 面向学校、医院、社会公开招募。招募简章还特别说明,在“标准化病人”参与培训、面试及研究项目的工作过程中,院方将按工作量向对方支付一定的报酬。

  对于“标准化病人”,院方给出的招募条件是:应聘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年龄20周岁至65周岁,无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对医学具有浓厚兴趣,性别不限。其中,学历大专及以上者优先考虑,有表演经历者优先考虑,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有医学背景的人士优先考虑,苏州本市户口优先考虑。另外,招募说明还要求应聘人员必须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记忆力,以及有耐心,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会说普通话,并根据院方的教学安排,提供相应的时间。所有应征志愿者还必须征得其家属同意。

  主要给实习生做临床实践

  “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实在没办法了。”昨天下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该院党办主任黄恺文如是说。据了解,作为苏大医学部等单位的实习医院,目前该院每年要接纳数百名医学等专业毕业生的实习,但由于病人并不配合,现在毕业生临床实习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将直接影响医学毕业生的质量和水平。

  “现在患者经常抱怨医生水平低,但又不愿意配合医学生的实习,而没有了第一线的大量实践经验,这些医学生的水平又怎么能提高呢?”苏大附一院临床教学办公室主任孙书方告诉记者,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越来越多的病人拒绝毕业生的实习,有时连病房都不让进,即使主治医生提前征求好意见,最后也往往会被病人临时“放鸽子”,特别是妇科、产科、神经内科等。

  黄恺文表示,他们招募“标准化病人”还有其他一些不得已的苦衷,如患者及家属对诊疗等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稍不留意,就会引起医患矛盾。据介绍,在苏大附属儿童医院,就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护士给孩子打针时,一针下去不到位,家属马上脸色不爽,如果三针下去还没找到位置,个别家长马上就会一个耳光打上来。“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我们担心,实习生也会有顾虑。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实践,实习的业务水平也上不来。”

  更令他们担心的是,患者及其家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稍不如意,就投诉甚至上法院。前不久,北大医学专业学生“非法行医”治死北大教授事件发生后,令他们天天“如履薄冰”,更不要说那些层出不穷的妇科、产科患者状告医院实习生侵犯隐私权的事件。

  “假病人”不需要被扎针

  孙书方介绍,所谓标准化病人,就是由健康人来扮演患有某些特定病症的病人。比如急性胃肠炎症状,这些“假病人”经过专门培训后,能够相当准确地模拟真实病例的症状,包括走路的姿势、身体的动作、疼痛的程度、面部的表情、病史病状的自述等。医学专业实习生充当“准医生”,根据这些“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询问病史,判断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断。

  “这样就可以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问诊能力、问诊技巧、查体能力、查体技巧等,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标准化病人的主要功能是像演员那样对真实病人的症状、神态、动作及表情进行模仿,孙书方表示,有表演经历的报名者会在筛选中占很大优势。

  另外,“标准化病人”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医学常识,他们希望应聘者要对医学教育有兴趣、有奉献精神。不过,当“假病人”是不需要被扎针的。孙书方告诉记者,实习生只会通过把脉、听诊等无创伤性的方式来诊断“病人”。

  兼职报酬一分钟一元钱

  自从十多个招募公告正式对外发布后,该院已经接到了咨询电话,其中有两名应聘者和他们达成了初步意向。据悉此次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计划招募40人,经过培训后,计划留用15人。

  根据计划,从面试、培训起,该院就将对应聘人员支付一定的费用,一旦培训考核合格后,就将成为该院的“标准化病人”,而院方也将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医学生为这些假病人“看病”。孙书方透露,由于“标准化病人”属于兼职性质,目前计划为他们所提供的报酬大约是一节课40元,即一分钟一元钱。

  “大概因为是新鲜事物,人们接受还有个过程。”孙书方如是说。不过,令孙书方意外的是,目前已经和他们达成初步意向的两名应聘者竟然都是年轻人,一位是该院女导医小徐,另外一位是外地却经常来苏州出差的人事培训师。“我们原以为,对这样一份工作,只有一些年纪比较大、有爱心的老人才会感兴趣,毕竟‘标准化病人’是需要被医学生们‘动手动脚’的,可能年轻人不太愿意接受。”

  昨天,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大厅,记者见到了那名女导医。小徐介绍,她去年刚从苏北一卫校毕业,前两天她从医院网站上看到这个招募启事后,当即就跑去报了名。“我也是学医的,所以特别能理解现在医疗专业学生的苦恼。”小徐告诉记者,毕业实习的时候,由于没有病人愿意接受她们,老师只好安排男同学接受女同学扎针,而男同学只能回去扎猪皮。“说实话,作为医学学生,我了解也相信现在医疗专业学生们的水平,所以我就报名参加了。”

  对于“标准化病人”会被医学生们“动手动脚”,小徐坦承,作为女孩子,她当然还是有点顾虑的。不过总有人要做这个牺牲,她愿意做这个“实验田”,更何况她现在的工作也需要和病人打交道。“自己学习做‘标准化病人’,就可以切身感受一下病人的感受,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相关时事解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