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冲突频发 成困扰医疗卫生领域顽疾
今年9月15日,曾在同仁医院就医的书法家王宝洺,举刀砍向该院耳鼻咽喉科部主任徐文,身中十余刀的徐文肌腱断裂,颅骨、尺骨、胫骨骨折,并大量失血。经全力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据媒体报道,此次血案肇因于一起长达三年的医患纠纷,王宝洺认为同仁医院的手术失败导致其残疾,之后试图通过各种路径讨要说法,索赔1700多万元。然而因为医患双方所提供病历的真实性问题,三年从未开庭。最后,王宝洺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
同仁医院血案并非偶发孤例,就在一个多月前,东莞市长安医院也发生砍杀医生事件,导致一死一伤。
砍人者卢某年初因面部痉挛到长安医院就诊,医生刘某为其诊治,但病情未见好转。卢某于是辗转到广州、北京等地多家医院就诊,前后共花费3万多元(其中在长安医院花费为136元),卢某觉得用了3万多元跑了多家医院诊治,病情均未见好转,对医生怀恨在心。
8月16日凌晨,卢某从北京坐火车到东莞,购买了一把菜刀,当天下午来到长安医院,将正在接诊的医生刘某砍伤致死,另一医生伊某出来制止时,又被其砍至重伤。
医患纠纷酿成恶性案件让舆论震惊,而患者或患者家属与医生的口角、肢体冲突更是不胜枚举。就在同仁医院医生被砍后一周,又传出该院医生护士遭遇患者动粗的事件。据媒体梳理,今年发生的医生被打事件不下十起。
9月21日晚,湖北武汉市协和医院一患者死亡后,家属和院方工作人员冲突,多人受伤;9月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穆新林在医院被患者家属殴打;8月初,上海120急救医生竺某因围观者误解急救流程,在对晕倒环卫工施救过程中被打……
《法制日报》的报道说,近年来,各地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而上升为恶性事件的医疗纠纷也呈上升趋势。2011法治蓝皮书对此评价说:“医疗纠纷作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矛盾,一直是困扰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顽疾。有效处理医疗纠纷,直接关系到医患双方合法权利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
信任危机加剧 如何打开医患关系困局
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对抗病魔的并肩战斗者,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本应是医患关系的最基本特点。然而,如今医患之间颇多猜忌怨恨,甚至出现人身侵害,陷入信任危机,医患失和困局难解。
一方面,因为“看病难、看病贵”等因素,使患者对医生的积怨迁怒增多。一项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认为“以药养医”,小病“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是看病难、贵的最重要因素,另外,81%的人认为“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药价虚高”,57%的人认为“收红包、吃回扣现象犹存”,48%的人认为“医生技术水平低、服务态度差,不问诊,看病等于开药”……这些问题都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今年8月7日,湖北仙桃打工仔小曾因钱不够,手术缝合伤口之后又被主治医生强行拆线。之后当事医生贺某被停止职业资格。这一被网友称为“拆线门”的事件,引发对医德医风的普遍声讨。部分失德医护人员的行为,无疑也会招致患者和家属对整个医务工作者群体的不满和猜疑。
除了“拆线门”,“缝肛门”、“8毛钱看好10万病”等事件亦是闹的沸沸扬扬,抛开其中的曲折纠葛,这些事件受关注本身,也折射出医患之间信任感的缺失。
而另一方面,“医闹”则成为医生们的心病。一项调查显示,96%的受访医生表示其所在医院发生过“医闹”,而且“医闹”已经严重影响到医生的职业行为。自我保护越来越成为医生行医时的第一原则,而不是“患者利益优先”的古训。同时,90%的受访医生呼吁尽快立法保护自己的行医权。
一些医患纠纷演变成流血事件,更是让医生们战战兢兢。有医生说,患者对医疗行为不满意可以进行投诉,使用行政手段,甚至把医生告上法庭,但是为什么要使用暴力,值得深思。也有医生认为,由于缺乏安全感,医生的工作状态在巨大的风险下异常紧张。
中国医师协会8月份公布的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针对医院发生的暴力事件,有55.66%的医师在选项中选择了社会对医师的偏见,53.75%的医师在选项中选择了媒体的负面报道,他们认为这二者是医院场所内针对医务人员暴力行为的主要原因。
医疗牵涉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医患之间的矛盾张力,也牵动着社会的神经。《中国青年报》的评论关注到,舆论在反思医患关系时的“摇摆”:当发生一起患者被伤害的事件后,舆论会高举道德大棒,严词谴责医德的堕落和医风的败坏;而过段时间发生一起医生被伤害、被羞辱的事件后,舆论又会站到同情医生的那一边,谴责患者的蛮横、偏执和极端。关于医患关系的舆论风向,随着一些极端的个案,不断发生着周而复始的情绪化摇摆。
这篇评论认为,这样的舆论摇摆中,带来的不是宽容与和解,不是理性的反思,而是不断强化的敌意和冲突。医生感觉受到了莫大的委屈,患者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这种“受害者”意识中都会选择报复对方,对对方充满防范和敌意,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化解医患纠纷何去何从 顽疾引发对体制反思
对于解决医患纠纷,有各种各样的建议,如设立独立于医患双方的第三方纠纷调解中心,系统地对医疗纠纷进行立法,严格管理打击医疗系统的各种弊端和潜规则等等,但是在对医患纠纷根源所在的探究上,多数意见指向了体制机制问题。
前文提到的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82.64%的受调研医师认为目前医患关系仍然紧张主要是由于“体制”造成的,其中包括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医疗保障制度、法律法规等各方面内容。
也有专家认为,医患矛盾本来不应成为社会焦点,医院和患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医患纠纷折射的是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技术革新、医院管理制度内控不严等深层次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避免悲剧的再度发生,化解医患矛盾,建设健康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体制机制,亦被官方所承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全国两会前夕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我们总体医患关系是好的,存在的一些医患上的矛盾也不是医生的问题和病人的问题,根本还在于制度。
卫生部部长陈竺早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文章也指出,体制机制的不合理,造成了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和医患双方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根本原因。
陈竺在这篇文章中,详细阐述了影响医患关系的几对矛盾,包括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民众健康需要之间的矛盾;医疗机构公益性要求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医疗保障制度与民众经济承受力之间的矛盾;医学技术发展有限性与患者期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医疗行业高风险性与缺乏有效风险分担机制之间的矛盾;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与民众诉求需求之间的矛盾等。
深化医改是治本之策——陈竺的文章作出如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