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刚谈到,2011年北京出现几起医疗纠纷,影响极其恶劣。究其成因,一是患者对医疗诊治结果期望过高,与实际的医疗技术水平不符;二是医疗赔付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患者在患大病、重病时负担较重;三是社会缺乏诚信,医患互不信任;四是有些患者缺乏法律观念,通过极端方式解决问题,粗口动手,使大夫身心受到伤害。
针对这些问题,李刚提议在各大医院建立社会工作者制度,即使用社会工作者作为完全中立的第三方,在纠纷发生时及时沟通调解,预防冲突的发生。李刚表示,在病人有和医院产生医疗纠纷的倾向时,社会工作者就会出面,医生是不需要去处理这些问题的。
李刚表示,其实现在多数医院也有这样的部门,但部门属于医院,不能取得病人及家属信任。如果是社会工作者以第三方的身份来协调,就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此外,李刚还鼓励民众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公共医疗保险的补充;敦促相关部门在处理医患冲突造成人身伤害时,应依照法律法规定性,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北京市政协委员、东华医院行政总监余诗思表示,医患关系现在非常紧张,想要缓和或是改善这层关系,需要建立病人投诉机制,也应该有专业的保险制度,而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城市,要想建立完善医疗制度,首先要有一个全新的医疗信息平台,能够让基层卫生站和医院的医疗信息共享,她建议选择一个区域作为试点,证实其可行性后可以推广到其他区域。
余诗思建议,北京市医疗卫生体制应合理调控病人流量,设立病人转接制度,让病人“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她认为,如果医生的收入与开的药是否昂贵、做的检查是否复杂有关的话,就会形成高的医疗成本,自然也会引起病人不满,因此需要提高并且规范化医生从业人员的收入,这样医生才能对病人提供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除了缓解医患关系,还有委员提出应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给患者以更多选择。北京市政协委员、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总裁韩小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医疗设备采购方面,由于国家控制指标严格按照医院级别分配指针,民营机构由于规模小等往往不具备相应级别而面临申请设备困难。
据了解,中国内地目前约33万多家医疗机构,其中医院7万多家,但营利性医院只占医院总数的不足1%。韩小红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应该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在医用设备审批差异化对待,避免导致成长中的民营机构受制度约束而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在政策信息的获取上,民营机构也应享受到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