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7日召开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强调,“十二五”时期,深化医改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抓住医保、医药、医疗三个重点环节,实行“三轮驱动”,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国务院办公厅随后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下称《工作安排》)。《工作安排》明确,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本年度主要任务。
早在2000年7月,国务院就曾明确提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城镇广大职工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同时指出,坚持这一改革目标,要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
11年前的这一“三项改革”,凝聚了高层、基层的改革共识。11年后的今天,社会对新一轮医改的认识更为深刻,期盼更为迫切。
从2009年4月新医改启动至今,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障的人数超过13亿,覆盖面超过95%,特别是新农合制度让广大农村人口享受到基本权利,此外,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已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70%以上的地区拥有了达标的县乡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部部长陈竺对此评论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根据《工作安排》,2012年将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稳定在95%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具体而言,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达到300元左右。此外,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且均不低于6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逐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门诊统筹支付比例进一步提高。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新医改路径亦与中国其他领域改革的特点一致,强调循序渐进和重点推进的结合。
陈竺分析,近3年来,新医改大体沿着“局部试点—总结经验—更大范围试点—进一步总结”的路径推进。“这样做,是希望把改革的风险降到最低。像公立医院改革,我们采取了‘先易后难、先基层后中心、先农村后城市’的做法。为什么?因为县级医院担负着9亿人特别是农民的看病就医任务,是连接城乡卫生资源的枢纽,特别是近3年公共财政投入大,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且费用相对较低,因此改革成本也相对较低。从县级医院做起,可以实现居民看病就医90%不出县,有利于优化城乡医疗资源合理布局。”
目前看来,中国新一轮医改已经在基层医院取得突破。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软硬件为例,改革前,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靠自我积累发展,存在房屋破旧、科室不全、设备简陋、队伍不稳等短板,影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新医改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00多亿元用于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以及设备购置,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达标县医院。在软件方面,通过核定编制,增加医务人员数量,解决有人给老百姓看病的问题;通过培养培训,提高基层队伍素质;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吸引人才下基层,开展培养培训和长期对口协作、对口支援,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新一轮医改瞄准了县级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根据《工作安排》,今年一要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二要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