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汞倾向于在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体内聚集;动物的体型越大,其所面临的汞威胁也就越高。对于寿司迷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因为制作寿司的金枪鱼的重量往往会超过500千克。考虑到金枪鱼体内的汞含量——能够在人体内导致严重的神经问题,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和环境保护署(EPA)警告说,孕妇和儿童应当限制食用寿司的数量。然而这仅仅是普适的建议——对于所有种类的金枪鱼而言,其汞含量都是不同的。然而事情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寿司餐馆通常都不会告诉用餐者他们到底吃的是哪一种金枪鱼。
美国新泽西州新布伦兹维克市Rutgers大学的环境毒物学家Michael Gochfeld决定搞清究竟哪一种金枪鱼的威胁最大。利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条形码——基于特殊遗传标记的一种对生物体进行分类的技术,Gochfeld和他的研究小组对制作100个寿司样品的5种金枪鱼——来自54家餐馆和14所超市——进行了鉴定。他们同时测定了每个样品的汞含量。研究人员在4月20日出版的《生物学快报》上报告了最终的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与超市相比,餐馆制作的金枪鱼寿司具有更高水平的汞。在餐馆中很普遍的大眼鲷或蓝鳍金枪鱼体内的汞含量逼近甚至超过FDA标准(1.0ppm)的4%。Gochfeld表示,作为一种濒危物种,这项研究给出了另一个避免食用蓝鳍金枪鱼的理由。他建议,管理机构在相关的汞警告中应特别提及大眼鲷或蓝鳍金枪鱼。
作为一种更便宜且在超市寿司中大量使用的鱼类,黄鳍金枪鱼包含了较少的汞。尽管这样,所有样品的汞含量均超过了EPA的每日摄取量上限(该标准比FDA的标准更加保守,同时还考虑了鱼类的营养价值),以及日本厚生省所允许的汞浓度标准。此外,对大眼鲷或蓝鳍金枪鱼样品中汞含量的测量同样超过了FDA之前的预测。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生命条形码联盟主席David Schindel表示:“这绝对是DNA条形码技术在消费者保护领域的一个全新利用。”他强调,之前的一项研究也利用了DNA条形码技术,目的是将贴错标签的有毒河豚与鮟鱇区分开,但这是该技术首次用于评估鱼类消费的相关风险。
Gochfeld希望这一发现将能够向餐馆和超市施加压力,从而迫使后者精确标明其所使用的金枪鱼的种类。在此期间,消费者应该对入口的食物多加小心。Gochfeld表示:“如果你经常吃寿司,你至少应该远离金枪鱼寿司,除非仅仅只是一次偶然的宴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