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胃癌的一个可行措施,就是预防并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七八月份,是其感染的高峰期。
但是,为什么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很多,而患病者却很少?原因是,个中还蕴藏着与致病有关的其他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菌株型别差异等,因此,感染而无症状者,不必恐慌!
1 95%消化性溃疡检出幽门杆菌
个案:有位先生感到上腹部不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隐隐疼痛,胀饱感,嗳气,口中常有异味。他以为是自己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造成的。但调整生活规律后,未见太大起色。就医,确诊:慢性活动性胃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杆菌是如何造成胃炎的呢?这要从其名说起。
此菌名前冠以“幽门”,是说它与幽门前区(胃窦)的炎症关系最为密切;叫“螺杆菌”,是其形象呈螺旋形弯曲。就是这种奇怪的外形,使其在粘稠的胃粘液中可阻力甚小地钻行。
胃壁为防自己被胃酸“消化掉”,由特殊的胃细胞分泌了一层粘液覆盖在自己上边,形成了一道天然的保护层——胃粘液层。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鞭毛提供动力,钻过胃粘液层,分泌“粘附素”,紧紧地吸贴在胃的上皮层上面。为抵挡胃酸腐蚀,螺杆菌释放“尿毒酶”,分解血液、体液中的尿素,放出氨气,在菌群的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
而这氨气会分解粘液,毒化胃上皮细胞,使之产生空泡,氨的浓度越高,胃的炎症就越重。
它又是如何造成溃疡的呢?
螺杆菌还会分泌其他多种细胞毒素,破坏胃粘液、溶解胃粘膜上皮细胞间的连接物质、使红细胞溶解,还会分泌一些加重炎症的物质,等。
螺杆菌释放出来的“毒气”、“毒素”损害了胃的天然屏障胃粘膜,让胃壁各层组织与胃酸、胃蛋白酶直接接触,被侵蚀破坏,造成炎症、溃疡。
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可达80%~90%;而消化道溃疡患者,可达95%以上,甚至接近100%。
2 幽门杆菌不直接引发胃癌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又有何关系?
幽门螺杆菌,并不能直接引起人体内细胞DNA的突变及细胞表型的转化,也就是说,它不能直接导致癌变。它是作为一个始动因素,与其它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正常胃粘膜细胞向胃癌方向转化。
为何说其是“始动因素”?
因为幽门螺杆菌可导致胃炎,而长期慢性炎症可刺激细胞增殖,这样不仅增加了DNA自发复制错误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DNA受外来突变因子损伤的可能性。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根治螺杆菌后,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
3 毒力强的幽门杆菌才会致病
个案:一位小青年说:我父亲被查出感染了幽门杆菌后,整日惶惶不安的,总以为自己可能已患上胃癌了。
事实是,感染幽门杆菌的人很多,但患胃炎、消化道溃疡,以及胃癌的却并不多,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幽门螺杆菌种株的类型很多,患者只有感染了毒力很强的种株,才可能患病。
科学家集中研究了一个携带CagA基因的螺杆菌类型,此型被认为是致病力最强的。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的附着在胃粘膜上皮细胞上的幽门螺杆菌中,只有携带CagA基因的螺杆菌集中到了两个细胞相互“捆绑”在一起的“连接处”(一个细胞与相邻的另一个细胞通过跨膜蛋白、胞质溶胶蛋白等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密切相关,彼此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携带CagA基因的螺杆菌一旦靠近“连接处”,就会将CagA蛋白注入胃粘膜细胞,而负责细胞与细胞相互连结的跨膜蛋白、胞质溶胶蛋白等,就会从“连接处”向螺杆菌细胞迁移,这样细胞和细胞间的“连结”就被破坏了,胃粘膜的整体性就被破坏了,就启动了溃疡形成的过程。
如果我们除去螺杆菌中的CagA基因,螺杆菌仍能附着在胃粘膜上皮细胞上,但不再集中于“连接处”,因此负责“连接”的相关蛋白也不会向附着的螺杆菌迁移,而是留在原来的位置,这样细胞“连接处”仍完好无损,天然屏障胃粘膜依旧完好无损。
因此,研究人员说:“如果含有这个基因,细菌就更容易致病!”
如果感染了有毒的螺杆菌株怎么办?也不必过于紧张。
因为患不患胃癌,还与感染者的遗传背景、饮食因素、营养状态、感染时的年龄、其他环境因素,以及个体的抵抗力有关。
而且胃癌的发生,要经过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积极努力,完全可以将癌症的步伐,阻断在癌症未发之时。
而预防胃癌的一个可行措施,就是预防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 口臭的人小心是幽门杆菌感染
那如何知道自己感染与否呢?
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泛酸:
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大量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表现为泛酸和烧心。
腹痛:
因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损伤,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
饱胀:
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
口臭:
幽门螺杆菌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可能导致口气重,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腔异味的最直接病菌之一。
如果你平时没吃大蒜口气就很重,而且经常发生口腔溃疡、便秘、打嗝、脸上长痘痘等,就有可能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了,应该去医院做一次检查了。
如果查出有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或胃息肉时,或查出有胃粘膜炎症浸润现象,或查出有胃粘膜上皮增生、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出现了胃粘膜腺体异常增生时,均应该抓紧治疗,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更应该抓紧治疗,以免发生癌变!
5 杀灭幽门杆菌从口腔开始
个案:有位42岁的女士,从2008年就检查出来了幽门杆菌感染,刚开始是hp600,经过几次治疗,“三联疗法”、“四联疗法”都吃过,现在hp2000,做胃镜有点胃溃疡,没明显症状,就是有时感觉有点堵。
她问:为什么幽门杆菌难以根治呢?
有个原因是,我们的生活中隐藏着很多再感染的机会。
因幽门螺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的唾液和牙菌斑中,所以它最可能的传播途径是:口——口。
我们传统的聚餐模式是“共餐”,喜欢亲亲热热围成一桌,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而幽门螺杆菌舌头、牙齿上都会有,它会粘在筷子上面,每一碟菜就像 “洗菌水”,一般来说,如果家人中有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共餐的一家人80%都会被传染。经常在外就餐的人受感染的机会更多。
大多数患者治疗时,矛头只是对准胃里的幽门杆菌了,而把口腔里的给放过了,而口腔中的,会源源不断地跑到胃里去的。
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应先注意口腔卫生。可以先更换牙具,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修复口腔问题,如蛀牙,牙垢,牙结石等。
若家中有人感染时,一定要分餐,并且使用家用消毒柜每日每餐后对餐具消毒。
但是,很多人胃中带菌,但并不致病,他们胃中的幽门螺杆菌和人体和平共处了。因此,凡是没有症状的带菌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和灭菌!采写:李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