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口味与五脏六腑功能状况息息相关,口腔异味大都是由于脾、胃、肝、胆、肺、肾等脏器病变所引起,而且往往又与发热、受寒、食积、湿热等病因诱发有关。因此,当出现不同的口味时,提示脏腑功能出现了状况,这时您就要提高警惕。下面凤凰中医为您总结了不同的口味及其所反映的疾病
口臭
中医认为,口臭多为胃热所致。西医所见口臭多为牙周病、龋齿、口腔溃疡等疾病所致。另外,鼻咽部和鼻腔内有炎症或脓性分泌物时,也会有口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疾病也可能出现口臭。
口苦
口腔内常有苦味出现,中医认为多属肝胆热症、肠胃热症等,《内经》上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之说,肝气郁结化热或情志、脾胃湿热熏蒸肝胆所引起,病人往往有面红、头痛、耳鸣、目赤、口干、口苦、吐苦水、大便干燥、食纳差,或腹胀痛、四肢无力,尿黄等表现。口苦在西医上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以肝胆疾病为最多,如肝炎、胆囊炎等,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某些癌症患者的舌尖感受甜味的味蕾萎缩,加之舌微循环发生障碍,唾液内成分的改变,故常有口苦之感,即使吃甜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酸
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肝火犯胃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又侵犯脾胃,从而引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因饮食不调或脾胃气弱而引起食积,消化不良、胸闷饱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西医则多见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实验也表明,口酸病人唾液中的磷酸酶、乳酸、碳酸酐酶含量均偏高,pH呈酸性。
口咸
中医认为咸为肾味,是脾虚湿盛、肾阴不足、虚火上浮的一种表现。病人常有耳鸣、眩晕,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尿多或尿少等症状。西医则多见于慢性咽炎、神经官能症、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病人,也可见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有人测定口咸病人的唾液,可见钠、钾、钙、镁含量增多,pH多呈碱性。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病气测知病况,闻的内容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声音、语言、呼吸、呕吐、肠鸣和病气等。 嗅病气 嗅病气可分为身体气与室内气两种。 病体之气: 口气:正常人说话时不会发出臭气,口臭为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酸臭气为内有食积,腐臭气多为溃腐疮疡。 身臭:身发腐臭气,可考虑有疮疡。 病室之气:病室有血腥臭,多为失血症;尿臊气为水肿病晚期;烂苹果样气为糖尿病;均为危重病证候。 [阅读]
嗅病气 嗅病气可分为身体气与室内气两种。 病体之气: 口气:正常人说话时不会发出臭气,口臭为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酸臭气为内有食积,腐臭气多为溃腐疮疡。 身臭:身发腐臭气,可考虑有疮疡。 病室之气:病室有血腥臭,多为失血症;尿臊气为水肿病晚期;烂苹果样气为糖尿病;均为危重病证候。 [阅读]
肥胖在中医体质而言,可以简单区分为实胖与虚胖两类,虚胖又可分为脾虚湿阻和脾肾阳虚,实胖则有胃热痰瘀及所滞血瘀。 中医体质的观点,肥胖的病因可分为内因及外因两种。内因为“真阳不足,脾气虚弱,痰湿内停”所致。外因则是饮食过量,运动过少所造成。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能转运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以滋养全身。若真阳不足,脾失健运,身体运化功能失常,容易变成痰湿(脂肪)积存于肌肤之中,形成肥胖。其实属于虚胖、水胖型的人并不算少,这一类的人需要的是... [阅读]
据《上海中医药报》报道,中医可通过患者口腔中异常的味道来判断你的身体状况。 口甜:中医认为多是脾胃湿热、肝脾疾火内蕴所致。多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 口酸:中医认为是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酸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口苦:中医认为是肝胆有热、胆气熏蒸所致。口苦常与胆汁代谢失常有关,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和肝胆肿瘤等。 口咸:中医认为是肾阴不足,虚火上浮所致。多见于神经官能症、慢性肾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 口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