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天气转寒,因此“敛阴护阳”的主要内容就是“祛寒就温”,而许多人把“进补”作为冬季“养阳”的关键,殊不知这个季节的休闲和精神调养同样不可忽视。
养生专家介绍,夜晚睡觉时阳气处于闭藏状态,因此冬天的睡眠时间应相对比其他三个季节时间长。人们外出时要加强保暖,锻炼应选择在向阳的地方,以静态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不宜大量出汗。因为出汗容易造成体内阳气外泄,从而耗损五脏之精气,容易给春季留下“病根”。而且,在户外运动时即使发汗,也不应将身体外露,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寒气一旦通过“皮毛”进入身体,极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精满气足则神旺,精亏气虚则神衰”,冬季的寒冷气候会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精神感冒”症状也由此增多。专家提出,冬季藏精更宜养神,神志内敛才可精满气足,在精神调养上要力求其境,保持情绪安宁,避免烦躁,白天可多晒太阳,多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活动,并适当增加屋内照明亮度。
顺应体内阳气潜藏敛阴护阳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一要少出大汗
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要健脚板
健脚即健身。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还应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要防犯病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四要水量足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仍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五要调精神
冬天确实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六要空气好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或在室内放一台负离子发生器,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七要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食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八要入睡早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中医健康提醒:冬季饮食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