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和感冒的发生,除了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目前都市生活节奏偏快,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常常导致人们休息不足,由此引起人 体卫外功能下降,易于感受外邪。同时饮食方面偏于辛辣,嗜食肥甘厚味,多有胃肠道积滞,从而打乱了内在平衡,故造成人体多有内热,一旦感受外邪,则易出现 内热外寒症。其发病特点是突然发病,表现为恶寒、发热,部分患者可有高热、头痛、周身关节肌肉酸痛、咽部干痛、咳嗽少痰、舌红苔黄、脉浮数。这是因为内热 蕴于肺胃,外寒束表,使全身酸楚疼痛,热势亦高。因此必须内外兼顾,表里同治,在解表散寒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方药进行防治。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上述病理分析,平素机体内热偏重者,在饮食上多吃寒凉之品,起居贪凉,则易导致胃阳受损,卫气失防,抵抗力下 降,故易于招致外寒侵袭。通过服用预防流感的中药可以清除内热,宣散表寒,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和谐,这样外邪就不容易侵犯,能预防流感或感冒发生。
中医药治疗流感与感冒能缩短病程,迅速改善症状,其原因就在于中医通过调整身体的整体机能状态,提高抗病能力,驱除外邪。中药可以通过发汗解表、清热解 毒,将病毒在体内产生的毒性物质排出体外,因此相对于疫苗来说更广谱。中医更重视因人制宜,对有特殊情况的病人,采取特殊的方药治疗。如糖尿病人患流感, 在用药上一方面顾及气阴虚的体质,一方面用些透邪药物驱邪外出,标本兼治,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避免气阴虚与外邪相互作用而使糖尿病加重。同样, 冠心病、中风病、肺心病等患者在患流感时,中医治疗都会标本兼治,因人制宜,加用不同的药物,防止因流感而使旧病加重。建议大家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多多采用中医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