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上游不法厂商用洋垃圾制成塑料颗粒
央视记者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威控(塑胶)有限公司采访发现,工人们将从欧洲进口来的洋垃圾放进机器,制造成灰黑色的废料颗粒。这些洋垃圾,通常都是一次性杯子等日常用品。而这些被加工成的塑料颗粒,都会被放在新的聚苯乙烯包装袋里。对此,该公司生产部经理陈学良解释说,现在很多工厂不准使用再生料,这些下游的餐具厂就将新袋子交给他们,然后他们就用新袋子打包装放在那里。这样一来,检查人员抽样的时候,工厂就可以在外围围上一些包有纯正原料的包装袋,从而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
对于这些废料颗粒的去向,陈学良坦承,会将这些再生料卖给其他厂家,当作快餐盒的制作原料。每个月,光他一个工厂的4台机器,就可以生产800多吨这样的再生原料。“不光是小厂子,大厂子也用的是这个。”而陈学良所说的大厂,其中就包括在塑料产业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佛塑股份。
据这些上游厂家介绍,市场上纯的聚苯乙烯颗粒价格是每吨1万元左右,而再生塑料颗粒的价格在六、七千元之间,一些餐盒厂家为了节约成本,通常就会从他们这里购买再生料,然后再按比例与纯料添加,甚至全用再生料,制造餐具,这样,餐具厂的利润一般都能增加20%或者更多。
而事实上,国家早在20年前就已明确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
生产:佛塑股份竟将出口内销区别对待
究竟佛塑股份是否像上游厂商所说的那样,违规使用废料颗粒呢?7月7日,央视记者来到了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鸿基分公司。在这家公司的橱窗里,摆放着很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样品,样品的旁边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面对记者的询问,该公司采购进出口部的陈跃文承认,大部分用于内销的发泡餐具,都是拿那些进口回来的垃圾做的。对于这些原料的来源,他表示,“有一个大厂子,同时做我们厂的生意,还做别的厂的生意,应该就是顺德的。”而在该厂的一间库房里,标称为“龙王”、“奇美”的袋子就摆放在库房内,掏出袋子里的原料,果然是灰色的废塑料颗粒。
而在另一间厂房,记者看到,一名工人正用塑料勺舀起什么东西,进行称重。而料斗里的原料看起来很白,但仔细观察,白色的原料中已经掺加了一些灰色塑料颗粒。
在机器的上面,记者发现了几张工艺配方卡,上面详细地标注了再生料的添加比例。F33型号的餐盒,用的是:原料3包,再生料1包;W11、W16、W17型号的碗:原料彻底不用,而是全用再生料4包;标注为F22、F28的降解餐盒:原料2包,再生料2包。
而在F11型号餐盒的外卖出口配方卡上,央视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字:原料4包,再生料不添加。在同样型号但没有标注“出口”字样的餐盒配方卡上,却是:原料1包,再生料3包!
对此,陈跃文表示,“一般出口的,基本上添加的废料都不大,而内销怎么都好糊弄,没人管,卖得出去就行。”他透露,每个月该厂发泡餐具的产量应该有1千吨,也就是大约2亿个发泡餐盒。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属于淘汰类落后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但在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鸿基分公司的厂房门口,记者却看到两辆大货车正准备装货,而库房里,上下两层也都堆满了要发往各地的产品。
在佛山市城北综合批发市场,记者看到了标注为“佛山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发泡餐盒。而在“佛塑股份”2009年年报显示,“佛山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司”属于“佛塑股份”的分支机构、控股子公司。
危害:发泡餐盒遇高温迅速融化
那么,这样的一次性发泡餐盒,会存在怎样的危害呢?央视记者将用这种餐盒装入炒粉放置一晚后,发现出现了泡沫塑料丝。
记者邀请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对餐盒进行鉴定,董金狮说,这些丝是泡沫塑料丝,炒粉时,由于“粉上沾的油不一样,有些地方沾的油多,油温比较高,那它就会把它(餐盒)烫化。所以这个消费者无形中可能就吃进去了,而人体是不会分解这些东西的。”
为更清楚地展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所带来的危害,董金狮做了两个实验。首先他把食用油倒进这个量杯,用微波炉加热到摄氏107度。然后把油倒在两个不同类型的餐盒里。董金狮把食用油倒进央视记者调查中涉及的“佛塑三厂”、“东莞茂盈”、“珠海新富华”生产的发泡餐盒,结果,这些餐盒无一例外地迅速熔化了。可是,另外一边的餐盒也同样倒进了摄氏107度的油,却没有什么事情。
董金狮称,合格的餐盒上面都有个“QS”和编号,这个编号相当于产品的身份证,也是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这类产品经过了严格的质量审核,也就是它的原材料、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包括人员的健康要求,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另外产品都有个企业产品的编号,那么就能找到它是哪一家企业的,还有这个三角符号,这个材料可以回收利用的。
董金狮介绍,符合标准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再回收利用价值高。即使是燃烧,最后剩下的灰也便于清理;而不符合标准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回收利用价值低不说,还会在最后燃烧过程中造成更多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