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资讯  >> 曝光台  >> 查看详情

输液当道另有隐情 专家称滥用药物已成社会问题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7-11-26 12:46:26  点击: 
分享:
  中国年人均输液8瓶,被质疑输液泛滥

  滥用药物仍很普遍,耐药性问题突出

  “现在打个吊瓶不容易,像赶集,一大早就要去占位置!”近日,带着儿子到广州市儿童医院输液治疗的黄颖急得团团转。

  在冷空气的不断补充下,广东也进入了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感冒、发烧、打吊瓶,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管是哪个医院,都进入了输液高峰期。输液室竟成了病人家属争抢的地方。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除感冒高峰患者增多等原因外,一些医生乱开吊瓶赚钱,病人依赖用吊瓶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根据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一个医学常识,为什么如今却变为输液泛滥?

  输液室挂满吊瓶

  广州某三甲医院输液室一直处于满座状态,一个个“树丫”挂着透明袋子,整个输液室就像“吊瓶森林”

  “孩子发烧3天,退了又起。”黄颖告诉记者,8岁的儿子上周末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刚开始医生开的是口服退烧药,但后来不管用,就开了抗生素、维生素输液消炎。这周连续两天早上8点钟到医院输液,大厅里坐满了人,根本找不到一个空位。

  记者看到,不少家长因为找不到座位,有的夫妇合作,妈妈抱着孩子,爸爸举着吊瓶,就在大厅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有的只能单兵作战,一边背着孩子,一边用手举着吊瓶。

  “急诊室一天大概有三四百人次输液,估计占总接诊量七成以上。”在某三甲医院输液室内,记者看到40多张椅子从早上9点钟到下午4点钟一直都处于满座状态,一个个“树丫”上挂着透明袋子,整个输液室就像“吊瓶森林”。该急诊科护士透露,在平均每百个病号里,约有八九十个是通过输液来退烧。

  昨天中午,记者在中山一院看到,虽然是午休时间,但一楼急诊科内仍然有20多位病人在打点滴,该输液室上座率也达到了九成,其中多数为老年人。

  一旁的陈女士因为病毒性感冒引起发热前来医治,“太多人打吊针了,我等到中午才有位置坐。”

  每人每年输液8瓶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一个基本的医学常识,但输液为何泛滥?不少病人对其存在依赖心理

  元旦前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透露的最新数据佐证了“吊瓶森林”的现实景象。

  根据该数据,2009年一年,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一个医学常识,为什么如今却变为输液泛滥?

  记者发现,不少病人对输液存在依赖心理。

  “我们小时候也不打吊针,就是吃药或者打屁股针,但现在要上班,想好得快,所以还是来打吊针比较好。”一位在家发热自量体温为38.7℃的白领昨天一大早就去了华侨医院要求吊针。

  “只有输液才能见效,才好得快,这是病人对输液最大的误区。”暨南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学一位专家感叹,“比如流感是个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你即使输液它也是需要三到五天才能好。”

  除了迷信输液外,记者还发现一些患儿的家长担心肌肉注射会阻碍孩子骨骼成长而直接选择输液。

  输液当道另有隐情

  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在全国仍很普遍,这已超出医学范畴本身,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有些人吃两天药不见好,马上要求医生给他输液。”华侨医院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很多小儿发烧极可能是“幼儿急疹”,但家长恨不能立即退烧,不少医生为了确保自己的判断不出纰漏,宁可先挂上吊瓶再观察,吊瓶也能保住医生的声誉,避免了医疗纠纷。

  “我以前也不愿意给病人输液,但有的病人甚至当面跟我拍桌子,说吃了你的药一个礼拜都不见效,为什么不给我开输液?现在我学聪明了,只要达到指征就直接开输液,果然没有病人骂我了。”某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无奈地说,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中,医生要跟患者说不用输液,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医患关系紧张,让部分医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记者从一些医生、医药公司还了解到,输液当道另有隐情。

  不少受访医生坦承,一方面是病人希望“药效快”,另一方面由于抗生素适用治疗范围很广,基本不会出太大问题,而且背后还有比口服药更大的经济利益。

  有一位医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普通感冒为例,最贵的感冒药售价不过十多元,每盒可服用6日左右;而肌肉注射,以最便宜的青霉素为例,一天两针,加上注射费、材料费,总共不超过10元。“如果输液,两瓶青霉素加上葡萄糖、材料费、注射费等费用,总计40元左右。”该医生说,“现在用青霉素的已很少,都是用头孢等更高级的抗生素,价格又会高出好几倍。”

  “以药养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三级医院中,抗生素约占全部药品收入30%,二级医院可能会达到40%。”一位医药代表透露,“口服药可能是几十元,而输液可能起码两三百元,有的医生自然愿意这样开方。”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黄留玉认为,尽管政府2005年就出台了抗生素应用指南,“但滥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在全国仍很普遍,这已超出医学范畴本身,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动辄输液隐患巨大

  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大约有75%的感冒患者通过抗生素治疗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否就意味着“天下太平”?

  据《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注射剂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9%,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输液,可以说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但记者一连四天走访医院却发现,绝大部分病人对输液风险一无所知,而且也很少有医生提醒患者。

  “动辄输液其实隐患巨大。”著名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专家孙忠实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更快,更严重。

  “大部分市民对乱挂点滴的危害没有清楚认识,误解很大。”中山六院内科主任程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程医生指出,输液带来的常识性问题就是耐药性。“有的病人一来看病就指着要输液,要用最好的抗生素,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样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据介绍,在国外输液治疗均有严格控制,门诊输液率一般在10%以下,但在我国输液率却高达60%至70%。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2009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大约有75%的感冒患者通过抗生素治疗。临床和农业上的滥用抗生素行为已经在中国导致细菌耐药性提高,5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从30%提高到70%。

相关曝光台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