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若直接从历史来看一下为什么中医要反复学习经典、为什么西医学者无人引用“希波克拉底的学说来论证他的某个论点”的原因。众所周知,古代的文明产生了古代的医学。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与中国古代文明几乎同时产生过伟大的思想家和发达的制造技能,也有当时引以为豪的医学成就。然而只有中华文明传承了下来,其他的文明都中断了,变成了历史的遗迹。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借鉴了古希腊的文明才进入了现代文明。解剖学的进展,机械、化学等快速发展使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医学产生了一个突变。这时发展起来的医学已经把人看成细胞堆砌的生物体而“体无全肤”了。此时虽然治疗手段简单,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的医学,为后世的西医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技术发展更不同于十八、十九世纪的医学水平,倘若再用“血、痰、黄胆、黑胆”四种液体的学说来论证某个论点当然是笑谈。
中国的医学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并不等于落后,更不等于后退。倘若如某君所言,把中医的基础抛弃,推倒重来,以纳入西方文明的体系,那才是开历史的倒车。如果有人觉得古人所言就是什么框框、束缚的话,那责任不在古人。《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都是在阐述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示人以规矩准绳。至于如何运用规矩准绳,那就在于运用者了。先贤根据中国的哲学思想,对医学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归纳,基本规律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并没有人要求后世学者“死于句下”。普通的临床医生可以不通晓经典而成为名医,但不通晓经典的临床医生绝不可能成为医学家或临床大家。一般的临床实践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和对经典的精通,但是若作为医学家、理论家则必然要深入地研究经典,使医学得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
中医数千年的延续、发展虽然有失传、有缺陷,但基本是发展的。由于文明的延续,儒学的思想影响极大,从宋代起,以经典为舞台的医学就不断地发展演绎而非如西方医学的突变。民国以来东西方文明冲突骤起,有识之士痛家国之沦落,引入西方文明以救中国,打倒所有传统的东西,因数千年的没落而要摧毁所有的旧东西,代之以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在痛击时弊的同时,采取了对旧的学术的彻底抛弃,这种思潮的影响了几代人。余岩(云岫)先生是一位高明的西医学家,激进的医学改革者,学贯中西,主张消灭取缔旧医以西医取代中医。但余氏对中医的研究是一般中医学者所不及的。其所著都是站在西方医学的观点上深人研究了中医经典之后提出来的,所以在当时有许多中医学者对其说法也难以反驳,以至于演变成为一场政治斗争。有些人则不然,没有深入地研究中医书籍,只要是旧的就要反对,反对传统就是新潮,不只是用口号达到目的,而是有意无意地利用各种的手段来逐步消灭中医。
以现今诸君放弃经典之说,等于退回到西方文艺复兴之前,只保留一些植物药而已。在当前将中医完全融合于西方医学之中,失去中医本身,将重蹈废医存药之覆辙。中药应用了几千年,有些药由于疗效的不确切、毒性过大、难以采集等因素逐渐减少了使用,没有哪一个药是因为产生了抗药性而被淘汰的。倘若某些专家所主张的废医存药,把中医改造成现代的植物药甚至西药,那用不了多少年,就会有走到现代西药的老路上来,终究被逐步淘汰而已。
小编推荐:
研究中医应懂得中医,中医研究更要有效发展,结合中西的要对中西医双方都深入钻研,其难度高于中医或西医一个方面。一本书不能代表中医,某一位学者也不能代表中医。一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偶有心得、偶然治愈不等于全部的学术水平。不可以学了西医之皮毛而反对中医,更不能以仅知中医皮毛而自我否定,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凭对某几个人的认识来否定中医的学术。西医最大的优势在于敢于承认失误,敢于承认失败,正视错误不断发展。有位老先生曾经对我讲过,在一定条件下中医不亡于外来因素而亡于自身。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以现代科技为特长的西医和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中医结合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但是这个结合的过程不可能是短时期可以完成的,需要数百年的艰难磨合。未来的医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目前难以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通过长期的磨合,互相的认知,会是一种高于目前已知的西医和中医的新的医学模式,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有新的提高,治疗的手段也会更加多样化。毋庸讳言,将来的医学可能不是现在的中医西医,而是一种融合中西高于中西的新的医学,这种理想是一定可以实现的。但是在目前的阶段(姑且称之为新医学的初级阶段)就抛弃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