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药方剂  >> 查看详情

贴敷 外治风湿痹

来源: 中医养生网  日期:2017-11-26 20:50:07  点击: 
分享:
  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等六淫邪气侵及人体,瘀阻关节,经络不通,故而出现肢体关节疼痛,寒在经脉,故遇寒加重,关节怕凉,手足不温。对于此类的关节疼痛疾病,多选用温经痛络、散寒止痛为大法,内服外治的方法皆可应用。

  外治法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皮肤上经络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经络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气血以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近3年来,北京中医医院特色医疗科在三伏期间对腰腿痛等冬季常见的关节疼痛疾病,采用自制的“关节贴”穴位贴敷,取得一定疗效。从大量病人反馈情况看,此方法疗效确实,方法简便,不失为治疗腰腿关节痛的好方法之一。

  病例选择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湿痹的诊断标准,选择符合痛痹、行痹证候分类,以肢体关节疼痛、怕凉为症状特点的病人,纳入病例选择范围。

  “关节贴”药物选择:由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桂枝、鸡血藤、威灵仙、白芥子、干姜、蜂蜜等共24味中药组成。

  其中桂枝辛甘温,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祛风寒湿邪,温经通络,温阳散寒而缓解疼痛。《本经疏注》云:“能利关节,温经通脉。”鸡血藤苦微甘温,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等风湿痹痛,对于血瘀血虚皆可应用。《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壮筋骨,已酸痛,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证”。威灵仙味辛、咸、温,祛风湿,通经络,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脉,既能用于祛风湿,又能通经止痹痛,凡风湿痹痛、麻木不仁,无论上下皆可用,为治疗风湿痹痛之要药。白芥子辛温散结,通络止痛,用于痰湿阻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等证。干姜辛热,回阳温中散寒。

  贴敷用药多属热性、阳性,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将中药贴敷于治疗穴位可使阳气更旺,能够通过经络调整全身的阴阳气血,可激发阳气、鼓舞正气、祛除病邪、提高免疫力,达到祛除体内陈寒的目的,并为机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好发季节不易被外邪所伤。

  贴敷时间:每伏贴三天,连贴三伏,共贴9天为1疗程。

  贴敷穴位:

  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是督脉代表穴之一,别号百劳,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针灸甲乙经》即言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故大椎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除能调节本经经气外,还可以调节六阳经经气。泻之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正是因为大椎在督脉上的特殊地位,临床上取用频率非常高,其防治疾病的病种几乎涉猎到临床各科,是治疗疾病、保健强壮的要穴。

  命门穴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膝眼穴 取屈膝位,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有活血通络,疏利关节的功用。主治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病,髌骨软化症等。

  对于腰腿关节痛除选择上述穴位外,还可以视具体情况选择阿是穴、鹤顶穴、梁丘穴、肾俞穴等。

相关中药方剂

    暂无信息